
主題節目SPECIAL PROGRAMS
-
TFAI選映查看更多
-
TFAI選映查看更多
TFAI 童心電影院
2025 年,童心電影院單元展開新旅程,由前一年的每月選片,改為每季推出童年最熱愛的主題和片單。一整季當中,有經典、有流行、有童趣、也有感動,讓孩子們發掘新的寶藏,讓大人重拾難忘回憶。 而童心電影院的趣味不只在電影裡,跳脫銀幕,走到影廳之外還能參與周邊活動和集點換好禮。活動內容跟隨每季放映片單變化,包括映前導讀、映後問答、主題講座、繪本故事、手作體驗、展覽等,大朋友小朋友看完電影,能從活動中獲得更多關於電影的訊息,也能將電影、活動票券累積成點數換取扭蛋機會與童心繪本,把美好的共同回憶帶回家。 票價優惠 3 月起,影視聽中心推出童心特惠價!童心電影院單元場次,無論會員、大人小孩、阿公阿嬤、大中小學生,皆享優惠票價 110 元/場。(身心障礙票仍保留身心障礙席次可免費索取。) 童心集點卡 集點規則 ● 觀賞「童心電影院」單元電影不限場次,每張票可集1 點;參與「映画故事屋」親子活動,每張票可集 4 點。每場電影或活動票券限驗證一次,無法重複集點。請於進場時出示實體或電子票,即可蓋章集點。 ● 集點滿 2 點可兌換 1 枚扭蛋代幣,滿 4 點可兌換 2 枚,以此類推;集滿 12 點可加碼兌換影視聽中心出版的故事繪本一本(數量有限,兌完為止)。扭蛋禮品為隨機獎勵,恕不退換。 ● 不同集點卡上的點數可合併使用,卡片集滿後可至服務台索取新卡繼續集點。如卡片破損、遺失或無法辨識,點數將無法補發,請妥善保管。 ● 影視聽中心保有活動變更及終止的最終權利。 -
主題節目查看更多
行者十步:蔡明亮.美術館.電影院
「不知道他從哪裡來 也不知道往哪裡去」—— 《無色》 「他們的腳程 像一首心與靈魂冥想的祈禱文」—— 《無所往》 2011年,蔡明亮與國家兩廳院合作推出由三齣獨角戲組成的舞台劇《只有你》:在〈李康生的魚・我的沙漠〉中,李康生化身蔡明亮的父親,抱著麵粉袋沿桌慢走,短短路程走了近30分鐘。極致緩慢的步伐如一顆小石落入水中掀起漣漪,讓蔡明亮動念將他的姿態化為影像。取自玄奘徒步前往天竺取經的壯舉,蔡明亮為李康生披上一襲褚紅色的僧袍,《無色》從台北起行,標誌蔡明亮「行者」系列的起點,緩慢但深刻地持續撼動電影世界。 從《無色》到《無所住》的12年間,「行者十步」駐足世界八個城市,是蔡明亮導演生涯最堅定的作品,延續其對影像創作的追求,以自成一格的電影語言,在愈加繁複到令其迷惘的當代電影世界中,建構一洗鍊的淨土。他應羅浮宮邀請完成《臉》後的休息時間,《行者》系列於焉誕生。蔡明亮從產業裡脫殼羽化,揚棄電影工業繁複的產製規則、跳脫雕琢故事之慣性,幾乎手工化地在影像中純粹呈現「行者」形象,及「存在」本身。 於觀眾而言,這些影像無疑是挑戰觀影習慣的修行。成為玄奘的李康生與他的慢走,映襯洶湧略過的芸芸眾生,使時間彷彿願意在其身軀停留,在凡世間開闢另一維度。當行者走過,眼光隨之停駐,每一「步/部」都是繁華視聽刺激中的異數,醍醐灌頂過載的心靈。 自《郊遊》(2013)起,蔡明亮積極開拓與美術館的關聯,徜徉在白盒子與黑盒子之間。《郊遊》捨棄傳統電影院線形式,於北師美術館舉行大展及放映;《日子》則於院線放映同時在美術館展出。《行者》系列更跨越電影、劇場、展覽三界:《金剛經》、《夢遊》走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發展為舞台劇《玄奘》巡演全球各大藝術節;慢走長征,蔡明亮將宜蘭壯圍沙丘翻轉為步影相隨的美術館,展演長達四年。於龐畢度中心的「取經」裝置藝術與電影回顧展,除呈現《行者》的軌跡,更緣此完成第九部《何處》。「行者」系列重疊於各種藝術形式之間,激盪電影院作為「正規」放映空間的可能性。本次十部「行者」電影聯映為台灣首挑戰連續放映「行者十步」,十小時的長途徹夜旅行——有蔡明亮在場——,是否能再次突破世界對電影觀看方式的認知? 「行者」系列的洗鍊,可被視為經歷電影產製修羅場的作者導演,回歸創作本位的終極宣示;是蔡明亮對電影創作之思辨的宣示,於觀眾而言,更是反思如何理解影像、靠近電影本質的重要途徑。若觀眾能再見創作者所見,新宇宙將此開啟。 本單元除「行者十步」外,並收錄兩部蔡明亮與美術館的「同行」之作品:受羅浮宮應邀創作與典藏的《臉》(2009),以及開拍前就預計進入美術館首映並展覽的《郊遊》(2013)。 (點擊查看)五月節目場次表 -
特別企劃查看更多
紀錄片中至高無上的幸福:小川紳介最後遺作
「我想拍的即是由拍攝者和被拍攝者共同創造的世界。」——小川紳介 日本導演小川紳介(1935-1992)在1970年代著名的「三里塚」抗爭紀錄片系列後,移居東北山形縣,開始以蹲點方式記錄農村生活。他自陳要拍農民的紀錄片就要先成為農民,在勞動中展開記錄創作,進而從農務生活裡拍到風土,從一粒稻米中看見時間。 繼2014年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劃「綻放的運動影像:再見小川紳介」回顧展後,台灣罕有機會重映其作。本次將以16mm膠卷放映他逝世前的兩部最後鉅作:《日本國古屋敷村》(1982)與《牧野村千年物語》(1986),並邀請學者馬耐庵(Markus Nornes)進行導讀,一窺小川紳介所謂「追求紀錄片中至高無上的幸福」。 -
特別企劃查看更多
天涯總有相會時:台灣黑電影教父蔡揚名
2021年第58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蔡揚名,曾是五〇、六〇年代台語片的第一小生,主演超過150部電影,風靡無數影迷。他演而優則導,與影壇無數人才共事,並提攜後輩。倪匡、邱剛健、吳念真曾為其編劇;袁和平、成龍擔任武術指導;侯孝賢任場記,朱延平為副導;蔡瀾、吳敦則負責製片。 從台灣到香港,從武俠、警匪、鄉土到寫實,蔡揚名憑敏銳直覺與獨到眼光,開拓商業類型電影的多元風格,並在電檢制度的夾縫中,以社會寫實片「殺出血路」,被譽為「台灣黑電影教父」。 適逢國家影視聽中心與遠流合作出版專書 《天涯總有相會時:台灣黑電影教父蔡揚名》,特別選映其代表作 《錯誤的第一步》(1979) 與 《在室男》(1984),向這位永遠飄撇的電影人致敬。 -
主題節目查看更多
尋找王穎:流動的華美電影
在當代華人導演的系譜中,該如何定義王穎的獨特存在? 他 1949 年生於香港,祖籍山東濟南,成長於傳統華人家庭,卻就讀港英政府下的西方教會學校。經商的父親鍾愛好萊塢電影,以西部片英雄約翰韋恩(John Wayne)為他命名,粵語諧音「穎」字則源自華人姓名學的五行命理。中西的碰撞,彷彿早已銘刻於其文化基因。 十八歲時,六七暴動震驚香港,他被父母送往美國依親,恰好見證 1968 年民權與反戰運動高峰。家人原安排他攻讀醫科,他卻選擇至加州藝術學院(CCAC)修習繪畫及影像創作,於 1973 年取得電影碩士學位。畢業後,他曾返港於香港電台(RTHK)《獅子山下》劇組見習,卻因無法適應香港的緊湊生活、電視台僵化的拍攝方式而離開香港影視圈。隨後,他回到舊金山中國城為新移民擔任就業輔導員,於工作時採集華人故事,以極低成本完成首部長片《尋人》,自此開啟風景萬千的電影之路。 華美電影先聲:從中國城到好萊塢 《尋人》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突出風格,深受紐約時報影評人文森坎比(Vincent Canby)激賞,使他躍升為獨立影壇的明日之星。該片也是美國首部由華人執導、講述華人故事的院線發行作品,奠定美國亞裔影史里程碑,與《點心》、《吃一碗茶》合稱「華埠紀事三部曲」。 1990 年代,王穎獲得迪士尼片廠資金執導《喜福會》,這部主創團隊全由東方面孔組成的得獎之作,再度成為亞裔社群的驕傲;然而,王穎並不滿足於「華人導演」的框架,下一部作品《煙》潛入紐約布魯克林的多元族裔社群,與作家保羅奧斯特合作,在輪舞般的敘事結構中,如城市漫遊者般細覽街角的悲歡人生。 千禧年前後,王穎成功打入商業片廠體系,陸續拍攝《女傭變鳳凰》、《終極假期》等星光熠熠的票房佳作。儘管曾見證好萊塢的浮華世界,王穎從未遺忘獨立電影的作者本色,往後持續拍攝《千年善禱》等聚焦家庭、小人物的情感豐沛之作。 宛如漂鳥:流動的多元認同 曾有影評人形容王穎是一隻「無足的飛鳥」。他長年遊走於好萊塢體系內外、不同文化之間,卻從不受限於特定類型或風格,拒絕被單一定義束縛。 早期「華埠記事三部曲」中,《尋人》受法國新浪潮的高達啟發,融冶辯證性旁白和黑白街頭攝影;《點心》向小津安二郎致敬,細訴溫潤細膩的家庭劇;《吃一碗茶》則設定為「沒有音樂的音樂劇」,改寫古典好萊塢的浪漫喜劇範式。從東方到西方,從獨立實驗到商業製作,從狂躁晃動到氣定神閒的運鏡及剪接,王穎百變的影像風格,彷彿也映照其對文化身份認同的思考。 美國社會自 1968 年起以「亞裔」族群標籤,化約各種東方面孔的生命經驗,王穎卻大膽剖析華人社群內部的多元異質,以及跨族裔的交融(例如《尋人》的菲律賓舞廳、《點心》的黑人混血女孩)。美國華人的身份認同,是斜槓式的存在,也是對自我本質的無盡探問,一如《尋人》中那張看不清的臉,以及神祕的水面波紋畫面,流動曖昧、無以名狀,卻更貼近生命本質。 從王穎出發,映照華美電影流變 本專題除了王穎不同時期的代表作,亦選映多部與其作品呼應的美國華人電影:《尋人》上映的 1982 年,一樁華裔青年命案激發全美亞裔怒火,催生經典紀錄片《誰殺了陳果仁》,爬梳了美國種族和司法體系的千絲萬縷;《北京故事》是繼《尋人》後,第二部在美國藝術院線及華埠取得票房佳績的華人作品,北京出生、台灣長大的王正方返回兒時故鄉取景,提供了另一種中西文化共融的辯證;《外賣》刻劃紐約非法移工如螻蟻般的掙扎求生,台、美兩國導演的合作,以及片中不同國家的華裔(甚至韓裔)演員,亦拓展華美電影的本質定義;《弟弟》導演王湘聖同樣生長於舊金山灣區,運用新世代社群媒體語言,將王穎作品中的親情主題轉化為青春飛揚的新詮釋;無獨有偶,台灣導演阮鳳儀在短片《姊姊》中,亦以相似視角訴說移民經驗,仿若其首部長片《美國女孩》前傳,映照親子情結的普世共鳴。 從王穎的電影出發,我們看見亞裔/華人社群身份認同如何突破地域與風格的界限,並在跨國遷徙中不斷重組,呈現流動的文化地景,並在不同世代華裔影人的更迭中,持續書寫新的時代註腳。 節目勘誤及異動公告 【4 月 ON 國家影視聽中心月訊勘誤】2025/4/2 更新 • p.11《外賣》映前引言|演員姓名誤植為游子騰,正確應為游子濤。在此向游先生致上誠摯的歉意。 • p.9、p.10、p21《弟弟》|▲ 影片拷貝中非英語發音片段無英文字幕。 -
特別企劃查看更多
真實的共謀:你哥影視社特選
2024年,你哥影視社的新作《公園》在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奪得三項大獎,緊接著又在全球規模最大的阿姆斯特丹國際影展(IDFA)獲得「傑出藝術貢獻獎」,評審盛讚影片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即興形式,為一個無形社群的經驗創造空間,使其最終可被聽見、可看見。 導演蘇育賢在致詞時,提到他會帶著IDFA預告中的提問——「我無法拒絕成為共謀。你呢?」持續思考。事實上,來自當代藝術背景的他們,總以電影作為方法,在介入現實的同時,也為「虛構與真實」帶來更深層的意義。 此次選映的三部作品皆採用類似工作坊的共作模式,與移工/移民共同創作。《工寮》(2019)中,參與者一同搭建工寮並拍攝電影;《宿舍》(2021)則共同編寫、演出,重演了罷工事件的故事;而在《公園》裡,虛實交錯,轉譯出移工們的多重故事。 這些作品的核心是關係,是顛覆,也是合作:透過共同的虛構抵達彼此的真實——「共謀的真實」。 節目勘誤及異動公告 ★ 4/26 場次,原定蘇育賢導演出席之4月26日《公園》映後座談,改由你哥影視社成員廖修慧、田倧源出席。 -
活動/放映/市集/會員優惠查看更多
47 週年館慶系列活動:♥ 小城映相館 ♥
T F A I 47 週 年 館 慶 3.29 { 小 城 映 相 館 } WELCOME TO SMALL TOWN ⠀ 時 光 顯 影, 關於電影,關於歲月,關於你, ⠀ ⠀ 重 返 1 9 8 0 的 城 裡, 每 一 格 ⠀ 都是值得珍藏的情感故事。 ⠀ 帶上爸媽、阿公阿嬤、朋友と愛人哪!或 是 專 屬 自 己 ひ と り ♡ ⠀ ⠀ ⠀ 在匆匆步履間,讓時間慢下來, ⠀ ⠀ 唯 有 留 下 才 不 被 遺 忘。 ⠀ 47 歲的我們,與不論幾歲的你, 將存在於記憶的鏡頭之中! ⠀ 3.29 出 發 Small Town 展開更多城裡的故事 ⬬ 全館同慶 ⬬ 3.1-3.30 3F 時 間 圖 書 館 ► 不限會員,全月開放參觀!並可體驗影音服務。LINE 貼 圖 免 費 下 載 ►2025年3月25日起,只要加入國家影視聽中心TFAI的LINE官方帳號,即可限時限量免費下載「TFAI X 57 我是什麼很愛電影的人嗎?」LINE貼圖!由台灣插畫藝術家吳騏57設計,以放映機為設計概念出發推出的吉祥物「Findy&Didi」為主角,透過八款貼圖造型和大家近距離互動~影視聽中心LINE官方專屬ID:@tfai ⬬ 影視聽中心生日慶!加入會員送好禮! ⬬ 3.26-3.30 時 間 旅 人 入 員 獨 享 ►限時限量獨享!入會加贈Time Traveler萬年曆 (榮獲紅點設計獎)再送辦卡禮10張中心電影兌換券!(價值超過2,000元) *滑動版面可以顯示當月天數,清楚標示週間日期*極簡設計,適合放在桌面、窗檯*不同年份皆可使用,質感又環保 專 屬 來 館 禮( 限 量 ) ►館慶期間會員來館並出示綁定LINE畫面,即贈致憤青鉛筆一組;新辦會員並完成綁定Line,出示畫面後即贈膠卷皂一組。 市 集 當 日 限 定 會 員 加 碼 ► 3/29(六) 14:00-19:00,至中心活動現場,出示會員或註冊者身分並綁定LINE,即可參加抽獎活動。(活動禮品:復刻明星花露水、TFAI票夾、TFAI成人醫用口罩、分鏡表筆記本、「主修電影」鑰匙圈) 詳細會員福利與申辦方法 ⬬ 浪漫小城市集 ⬬ 3.29 室內小城開張 ◢◤♥中心一樓大廳♥◥◣ 復 古 照 相 館 ►邀請您一起來♥小城映相館♥拍張屬於您們獨一無二的小城照片做留念現場會有小城故事攝影棚、專屬的攝影師,直接列印出照片提供~體驗流程:線上報名 / 現場登記(現場名額有限) > 挑選可愛道具 > 拍攝 > 領取復古設計框照片2張(提供電子檔下載)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6d2Pa8GETtghmBo78 (線上預約15組,現場報名10組,亦可現場登記候補) 老 歌 咖 啡 ►嚐一口在地風味,啜飲醇香咖啡。翻開記憶曲單,點一首歌來♫讓場館響起,你最想聽的時光歌曲。 參與在地店家:元益蔘藥行、辰星大飯店、座敷童子、雜草稍慢 戀 戀 光 波 牆 ►小城最佳打卡點,當愛照過來, 你不是主角,誰是? ◢◤♥中心二樓廊道♥◥◣ 浪 漫 小 城 市 集 ►小器的純情,時間的痕跡,手作的療癒⋯⋯或許,遇見新的緣分,拾得一件剛好的小物。參與店家:讓我畫你、縷社、茅鄉炭坊、老林雜貨、懷爾花兒、書法大詩、偶寓《海底驚魂》 人 生 占 卜 巷 ►問 事 嗎? 中西占術匯聚一攤一卦,為城中迷途的你解惑尋心。參與店家:愛迴香、Itsio、唸歌解塔羅 ⬬ 小城工作坊 ⬬ 紙 質 文 物 修 復 工 作 坊!會員免費限定場! ►紙是人們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不僅記錄日常的寶貴回憶,也見證著時代,但卻容易因時間的推移與保存環境受到損傷與劣化。多年來廣受好評的修復與保存工作坊持續為大家開張~邀請您攜帶家中需要修復的文件或海報等。跟隨職人的逐步示範,親手維護珍藏的紙質製品,延續美好的記憶。 詳情與報名連結 *此為館慶特別活動,本場次僅提供國家影視聽中心時間旅人及時間證人會員免費報名入場,現場將視報到情形安排會員候補(須出示證明),額滿為止。 青 苔 好廢夥伴 2.0|手紡線工作坊 ►青苔 MOSS TAI TAI,是源自於對礦石、自然環境及纖維的喜愛。期待青苔能夠像苔蘚一般創造不同的生態樣貌,為喜愛纖維的朋友們帶來更有趣且永續的選擇。讓我們一起在台灣交織出一片溫暖多元的大地。青苔將待帶著大家透過將纖維變成毛線的過程,探索各種天然纖維,也能嘗試將不同來源的餘料再利用,包含襪紗及鳳梨纖維。不管是還沒有接觸過紡線的朋友或是纖維創作與編織愛好者,都能一起參與哦! 詳情與報名連結 ⬬ 館慶限定戶外放映:小城故事數位修復版世界首映 ⬬ ♥中心戶外廣場 19:00-20:30♥領銜主演:鍾鎮濤、林鳳嬌、李烈 主題曲演唱:鄧麗君♥!資深研究員林奎章映前導讀!劇情大綱:因誤傷姐夫而入獄服刑的文雄,在提前假釋出獄後沒有回家,他還年輕,期許自己能重新做人。文雄獨自一人來到三義木雕師賴金水的家拜師學藝。他一刀一刀鑽研技藝,吸引了老師傅的啞女阿秀的注意。但鎮上藝品店的周小開也看上了阿秀,前女友也希望跟文雄復合,獄友郭春發又趁人之危住進了師傅家對阿秀毛手毛腳,文雄該如何化解危機?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相關異動將會公告於網站, 恕不另行通知* -
主題節目查看更多
林摶秋與世界電影的輪舞曲
林摶秋(1920-1998)出生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鶯歌,戰爭期間留學東京,曾在新宿座的紅磨坊劇團專職編劇,也在東寶電影公司擔任牧野正博等大師的副導演,累積了影劇界的經驗。回台後,他繼續從事戲劇編導工作,直到戰後的二二八事件。1950 年代中期,隨著台語片興起,他創立了玉峯影業公司,建設大規模的湖山製片廠,同時成立非營利性演員訓練班,培育了包括張美瑤在內的許多影人。玉峯影業不拍片期間,也出租給其他製片公司。這些作為,皆為台灣電影產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林摶秋曾自述「我的電影正是日本電影」,所執導的電影中更多處可見日本小說及電影的翻案手法。但是,博覽古今東西電影的日本影評人山田宏一指出,林摶秋電影不只效仿日本電影,更與世界各地電影的記憶結合。山田宏一過去曾和影評人秦早穗子共同提出一個觀點,認為「一直線式縱向演變」無法盡述整部電影史;將電影史理解為「圓形般的」、「輪舞曲(Rondo)般」的事物,更有意思。根據辭典,輪舞曲具有「一大群人圍圈旋轉舞蹈」、「一種音樂形式,穿插著不同樂想的插入句,反覆重複主題」等意涵。山田宏一和秦早穗子的建議可說是超越了時代、地域及語言的界線,邀請大家以新的方式欣賞電影:透過觀察電影人之間的因緣,或是電影的動機、構想、風格,來領會這個宛如「輪舞曲般的」循環往復的電影網絡。 以此觀點為例,若將《五月十三傷心夜》(1965)視為「失明妹妹」與「獻身姐姐」的「姐妹親情片」,就與牧野正博的《鴉片戰爭》(1943)相連,也和牧野參考的默片大師葛里菲斯的《暴風雨中的孤兒們》(1921)連結起來。《六個嫌疑犯》(1965)中,夜間雨中駕駛汽車的鏡頭以及省略手法、跳躍式的劇情及故事鋪陳的速度感等,都與井上梅次的《死亡十字路》(1956)有著十分相似的觸感,而與爵士樂般的音樂結合,則讓人聯想到法國新浪潮的傑作《死刑台與電梯》(1958),還有懸疑中的俯瞰角度拍攝躺在床上的人物等畫面,可連結於希區考克的《驚魂記》(1960)。 林摶秋的電影,的確有著只用「一直線式縱向演變」的觀點所不能完全捕捉的一面,採取宛如「輪舞曲般」的觀點去欣賞,才能領略許多工夫的所在以及多層次的魅力。本次影展除了放映所有現存影片外,也以特別展示方式呈現兩部特殊作品:一是至今未能尋獲的《嘆煙花》,透過劇本與劇照重現其風貌;二是將中途停拍的《桃花扇》中未經剪輯的影片素材加以串接,首次公映,以一窺這部未完成作品的可能面貌。 誠摯地邀請觀眾欣賞這份多層次的新鮮魅力,讓我們跟著林摶秋電影的輪舞曲步,一起與世界共舞吧! 策展人:三澤真美惠 策展顧問:石婉舜 -
特別企劃查看更多
進擊的音浪:宇宙之聲
自1902年《月球之旅》面世後,電影持續形塑太空的各種樣貌,讓每個人類都有機會在想像中探索浩瀚宇宙。本單元聚焦在聲音表現上各擅勝場的跨類型宇宙電影,並於金獎音效師認證的大影格重新演繹這四部曠世經典。 -
特別企劃查看更多
XR 互動式:奇幻大冒險
01.04 SAT-02.23 SUN|本中心一樓大廳 1F, TFAI ※ 場次詳細資訊請見 TFAI 官網或 OPENTIX。 「XR」(Extended Reality,延展實境)為 VR、MR、AR 的總稱,是虛擬與現實的集合體。國家影視聽中心於 2023 年首次放映 VR 電影《無法離開的人》,2024年策劃「VR360──虛實之境」,皆以純觀影的 VR360 為主題。新的一年,影視聽中心再次精選於各大影展中大放異彩的 5 部作品,帶領觀眾踏入 XR 的結界。 台灣原創作品《小蛙》,搭配「Can you give me a “HAND”?」的手部互動,保護小蛙躲避巨人的襲擊;登大人的蛋蛋在《蛋蛋大逃殺》中飛天遁地、對抗外星人,如果不小心死掉了,會有股蛋蛋的哀傷;走進希臘神話《牛男的迷宮》,劇情發展出多條支線,結局會是「吃掉我,或者我帶你走」?翻轉《奧托的奇幻星球》,選擇想看的視角,你會捨不得閉上眼睛,絕不想錯過任何精彩好戲;歷經歲月風霜的石像鬼為何變成《石像鬼歹逗陣》,這個故事得從好久好久以前開始說起,而答案總是存在於時光裡。 XR 互動式,打破虛擬和現實的界線,歡迎來場互動的、穿越時空的奇幻大冒險! -
主題節目查看更多
反熱血:運動電影選
「熱血」,常用來形容人為夢想奮鬥、不懼艱難的精神狀態。在許多運動電影中,「熱血」已成為核心元素,通過激勵人心的情節與英雄形象來展現主角的成長,傳遞努力必然成功的正能量,並將「熱血」具象化為震撼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然而,這樣的敘事是否簡化了運動世界的複雜真實? 《反熱血:運動電影選》希望透過七部非典型運動影片,一反熱血敘事,自不同視角來探索運動員的奮鬥與挑戰:面對不斷循環的訓練、無止境的訓練與賽事,甚至死亡的威脅,他們為何仍持續挑戰極限?這些影片將勝負置於次要,結局往往帶有開放性,揭示運動世界的另一面:運動不只是競技的場域,更是人性、個人掙扎、社會壓力的展示舞台。 2024 年是臺灣充滿體育大事件的一年,巴黎奧運女性拳擊選手的發光與失落、戴資穎即將引退的消息,還有幾位登山家的意外離世,啟發我們策劃這個專題。我們希望觀眾透過這些電影,凝視運動員在追求極限時的孤獨與堅持,理解被賽事光輝掩蓋的掙扎與人性。這些影片不僅擺脫傳統的熱血敘事,還通過電影的視聽語言與創作者的洞察,深入書寫運動世界裡更複雜、細膩的人性與情感。 荷索的《黯光之山》與《史坦納的狂喜》,凝視運動員挑戰極限的靈魂,窺見人性最深層的掙扎與迷戀;《赤手登峰》記錄主角超人般的攀登之旅,也展示了他的心理狀態與情感代價。《蝶夢迷思》的游泳選手納迪雅選擇引退後的困惑與自我探索,呈現運動員一旦脫離賽場後的空虛與身份矛盾;《飛魂谷》則真實刻畫了滑雪競賽的緊張與速度,探討競爭本質與成功代價。《惠子不能輸》藉由聽障女拳擊手惠子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在自我恐懼與拳擊館逐漸衰敗的現實中掙扎的動人肖像;英國新浪潮經典《長跑者的孤獨》呈現感化院裡的叛逆少年,如何用跑步天賦來對抗體制與自我救贖。 這些影片以創造性敘事深入運動者內在世界,挑戰我們對勝利與競爭的固有認知。透過觀看,我們得以從另一角度思索人類對極限與超越自我的不懈追尋,在欣賞運動員的壯舉之餘,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探索深藏的情感與力量。 這將是一次精神層面的重訓,邀請你一起前來影視聽中心進行鍛煉,重塑「熱血」的定義。 節目勘誤及異動公告 【級別更動】2024/12/27 更新 • 《史坦納的狂喜》+《黯光之山》原普遍級,修正為保護級。 • 《長跑者的孤獨》原普遍級,修正為保護級。 【1-2 月 ON 國家影視聽中心月訊勘誤】2024/12/20 更新 • p.12《黯光之山》映後座談講者為攀登家呂忠翰與作家陳德政。 • p.21《惠子不能輸》場次時間應修正為「01.05 SUN 14:00 ▲|01.11 SAT 14: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