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節目SPECIAL PROGRAMS
-
TFAI選映查看更多
-
主題節目查看更多
好萊塢30:有聲之年,好戲登場
若能穿越回美國電影史的任何年代,非好萊塢三〇黃金年代莫屬。 悄悄回到二戰前美國影史的根基,潛入傳說中的米高梅攝影棚,迷失在逼真又華麗的場景裡,轉個彎,也許碰巧能親眼見到活生生、閃亮亮的電影明星。再仔細看巨大的鎢絲燈背後,美術與道具組正在化平凡為神奇、副導忙著找演員替身、導演與攝影師合力捕捉最佳畫面,劇組分工合作,產出一部又一部電影傑作。 離開攝影棚,走入戲院,這是買一張票能看兩部電影再附送新聞片、卡通短片的時期,觀眾以銅板價獲得超值娛樂,黑暗的房間能徹底隔絕經濟蕭條的低迷。坐在戲院裡想起了此趟很重要的目的,於是豎起耳朵,見證電影史中第一次聲音與影像同步的瞬間。從此刻起,銀幕上的演員開始擁有聲音,膠卷上預先錄入的音效和配樂牽動更多細微的情緒。從無聲到有聲,不僅代表科技的進步,更迎來屬於影迷的感動。 不對,嗅到金錢味道的片廠大亨們也相當感動。1927 年《爵士歌手》空前絕後的回響正式啟動有聲年代。拍攝需要新的技術人才,戲院則全面安裝新設備,各大片廠們整合製作、發行到映演,確保自家生產的產品能上架。電影產業衝入新高峰期,白手起家的大亨們個個擁有過人的經商天分,一手將荒蕪加州打造成金錢與名利的夢幻地――好萊塢。但若問他們一部好電影該是什麼模樣,大佬們會叼著雪茄說:「觀眾知道」。對好萊塢的電影產業而言,電影是提供大眾消遣的商品,但凡能提高作品娛樂性的都是好投資,同時也要控制所有成本,劇組不過是夢工廠流水線中的小螺絲。然而,人類始終無法抑制追求「美好」的本能,為了吸引觀眾而不斷挑戰與創新的過程中,創作者們燃燒才華,仰賴各自的品味和直覺,使兼具娛樂與藝術價值的電影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回到影視聽中心,若你想跟著惶恐的英國執事在《勇闖紅峽鎮》見識何謂自由,也許途中能在《大飯店》住一晚,收獲意想不到的緣分。想到莫里斯雪佛萊在《風流寡婦》裡不正經的德行便嘴角上揚,到了《歌劇院之夜》,胡作非為的馬克斯兄弟則令人捧腹大笑。走進指甲沙龍,便能與《女人們》八卦諾瑪希拉先生的婚外情,不過幸災樂禍的同時,要當心自己的男人別被《娃娃臉》中集魅惑於一身的芭芭拉史坦威勾走。而轉眼間,《天涯逃亡人》憶起了美國暗無天日的經濟與司法膿瘡,但願所有背向光明的人,也能保有如《狂徒淚》般的自尊與正義。若能選擇穿越回美國電影史的任何一個年代,好萊塢黃金年代的大門,依舊為我們敞開。 節目勘誤及異動公告 【級別更動】2024/09/02 更新 • 《娃娃臉》原保護級,修正為輔12級。 -
主題節目查看更多
暈船吧!老派邂逅之必要
電影始於旅行,盧米埃兄弟1896年1月放映的短片〈火車進站〉,揭示了銀幕上洶湧動能的感官衝擊,和月台上旅客如織的熱鬧景象;不久後,早期影人紛紛將機器架設於行進的火車上,創造出一系列「幻影旅程」(phantom ride)影片,用主觀鏡頭模擬人類雙眼創造的「活動風景」,令觀眾彷若置身飛快馳騁的火車之旅,驚奇不已。曾為好萊塢片廠拍攝旅遊紀實短片的知名探險家霍姆斯(Burton Holmes)說過:「旅遊,即是佔有世界。」一如湯姆甘寧(Tom Gunning)等學者所提醒,影像技術、交通工具、觀光產業的崛起,意味西方殖民者征服陌生世界的渴望。哈佛大學視覺藝術學者朱莉安娜布魯諾(Giuliana Bruno)進一步指出,「電影」不只是捕捉物理空間的「活動圖像」(motion picture),更是形繪大眾記憶和感官路徑的「情感地圖」(emotional mapping)。電影在旅行中展開,在欲望中完成,它帶領我們用眼睛征服世界,更敞開心靈,擁抱未知的情感體驗。本期主題節目以「旅行愛情」為題,描述旅遊經驗、觀光地景,如何成為主角們情感的催化劑,在陌生地景中產生各種內在質變。此外,「旅程」亦是愛情關係的隱喻,共遊異地的戀人們,將是扶持彼此走向終點的人生嚮導,或僅是匆匆錯身的過客?只愛陌生人?城市風景中的邂逅與別離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書寫城市漫遊者(flâneur)時,將現代都會中碎裂、不連續的聲光體驗,與電影蒙太奇進行類比,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幻影劇場(phantasmagoria),遊客走馬看花的紛繁影像,宛如不同時空、場景的跳接鏡頭,串接了內心的回憶與遐思。班雅明認為漫遊者的愉悅,源自與未知事物的巧遇,無論是好萊塢愛情喜劇中的可愛相遇(meet-cute)情節設計,或是法國新浪潮的街頭即興拍攝,均展現邂逅於浪漫地景時,令人直墜愛河的魔力。「撞見愛情」是空氣中漂浮粒子必然的隨機擦撞,還是命中注定的緣份?《情定鐘聲》在手扶梯前踉蹌後的尷尬初遇、《愛在黎明破曉時》主角相視而笑後的搭訕,均以意外邂逅製造浪漫,旅人在異鄉得以卸下日常面具,追尋自由,卻又往往在人海中感到孤獨與迷失,正因日常生活中「車和車總是撞,人和人總是讓」,邂逅時百萬分之一機率的宿命幻覺,更令人難以鬆手。此外,古典好萊塢愛情喜劇中源自階級、價值觀差異的衝突,在這些電影中被置換為語言或文化隔閡,各種因誤解拉開的朦朧距離,成為愛情迷霧中的火樹銀花。然而,伴侶們往往「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當夢幻泡泡降落至現實地表時,戀人們的風景又產生了什麼變化?作家尼爾森(Victoria Nelson)曾用「心理地貌」(psychotopography)一詞描述空間景觀如何投射作者或角色的精神狀態。《海上的愛》漫遊於兩座城市的流麗街景,映照了戀人分隔兩地的徬徨和愁苦;《義大利之旅》女主角探索龐貝古城遺址時目睹的死者遺骸,彷彿令她想起有緣無份的早逝戀人,以及眼前被災厄籠罩的不幸婚姻,然而最終讓她確認愛情是否存在的,依然是潛伏於城市地景內的混沌張力。以時間詠歎愛情:未選擇的另一條路擅以電影辯證愛情哲理的侯麥曾說:人們在渡假時「才有時間審視自己的人生」,進而看見生命中的匱缺與渴望,時間是旅人的禮物,但往往也是愛情的宿敵。《愛在黎明破曉時》在片末引用了詩人奧登(W.H. Auden)的名句:「我聽見愛侶在鐵軌拱橋下吟唱/說愛情沒有終點/……然而這城市所有的鐘啊/都開始噪鳴作響/噢!莫讓時間騙了你/你不可能征服時間」。戀人們在旅途有限的時間內,創造了於專屬兩人的夢幻世界,如同女主角席琳所說:「我們共處的時間只屬於彼此,是我們創造了這段時間」,而這段因一時衝動而「偷來的時光」亦如片中印象派點描畫裡的朦朧人影般,稍縱即逝(transitory)卻又刻骨銘心。旅行愛情電影中,時間代表命定的終點,鐘聲響起後馬車變回南瓜,旅人只能因相見恨晚而遺憾,或懷抱感傷的回憶繼續前行。然而,電影也是完美的時光機,《儷人行》用剪接來回對照五段時空,並用巧妙的轉場鏡頭,讓不同時間軸奇異交會;《愛情對白》則透過一對熟年男女共度的一個下午,宛如平行宇宙般展現了迥異關係,大膽想像愛情關係的排列組合。人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在這些作品中,我們見證了不同旅程上相仿關係的交相疊映;作品與作品、虛構與現實之間,亦形成了耐人尋味的互文(例如《義大利之旅》預示了羅塞里尼和英格麗褒曼的離異,《儷人行》也成為奧黛麗赫本婚變的導火線)。這些電影不僅再現浪漫邂逅的神話,更透過時間的流轉,令我們反思自己走過或未曾選擇的歧路,以及那些曾結伴同行或珍重告別的人。 節目勘誤及異動公告 【級別更動】2024/07/31 更新 • 《搖滾東京戀習曲》原輔12級,修正為輔15級。• 《儷人行》原普遍級,修正為保護級。 -
特別企劃查看更多
嚇.屍.了
時值酷暑,在夏夜說鬼故事和舉辦試膽大會,因害怕而嚇出一身冷汗,可達到納涼之效。農曆七月,影視聽中心精選港、台、日三部獨具亞洲風情的恐怖片《人嚇人》、《屍憶》、《來了》歡迎觀眾前來消暑。 《人嚇人》背景為清末,百姓仰賴茅山道術處理婚喪喜慶,呈現出當時的文化景況;《屍憶》以冥婚為題,此習俗源自中國商朝,流傳於台、韓、東南亞乃至歐洲,1976 年台灣導演姚鳳磐也曾拍攝類似題材的《鬼嫁》;《來了》取自日本三重縣的妖魔傳說,片中大量運用民俗學、護身符辟邪,於逢魔之時進行巫女祝禱及除魔淨化儀式等傳統。 上述三作跳脫好萊塢恐怖片的鬼屋框架,充滿各國風土情懷,當中角色各因私欲或執念而引魔入室,人有時比鬼更可怕;但即使面對彼岸未知的恐懼,生者對冤魂的同理與救贖、眾人無私的守護,亦展現出人性光輝。魑魅魍魎,百鬼夜行,而鬼故事的主角始終都是人。 炎炎夏日,涼風陣陣,如果你覺得冷,絕不是因為影廳冷氣太強了。 節目勘誤及異動公告 【級別更動】2024/07/31 更新 • 《人嚇人》原普遍級,修正為輔12級。 -
主題節目查看更多
她的新電影
「她的新電影」希望能從一個新的視角 ― 她的視角 ― 回望台灣新電影這一重要文化事件。這不僅是 2022 年「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回顧專題的延續,更是將新電影視為「不斷流動的能量場域」的再探索,將焦點轉向當時幕前幕後的女性影人,以她們參與的作品為路徑,重新啟程,揭示新電影時期的多重敘事。 在台灣新電影中,女性角色有著隱性卻關鍵的存在。八〇年代,隨著台灣社會的女性自覺與女權運動興起,儘管新電影由男性主導,電影內容已開始出現對女性形象的多元呈現,予人進步的印象。但新電影時期的電影產製生態仍舊維持傳統刻板的結構,女性電影工作者難以獲得與成就相應的認可,她們的貢獻在大量的新電影論述中也相對匱乏。 當時相繼有女性前往國外學習電影,返台後卻多遭挫敗。有的抱負成了未竟的電影夢;有的則推遲了電影創作的實踐;有的即使成功完成作品,卻因作品型態而未被納入新電影正史。儘管這些紀錄片、實驗電影未曾進入新電影論述的視野,這些創作者的電影想像也值得探索描繪,由此映照另一種時代輪廓。 本節目將 29 部影片分為兩大單元:「新電影裡的她」和「新電影外的她」。前者旨在探索新電影中不同位置的女性電影工作者的貢獻,例如導演張艾嘉、演員楊麗音、作家/編劇朱天文、副導許淑真,希望能在觀影體驗中創造新焦點,重新思考電影創作的集體及協作特性;後者則展映八〇、九〇年代在新電影歷史視野之外的女性創作者與作品,例如裴在美的《異鄉女子》(1981)、鄭淑麗的《鮮殺》(1994),展現別樣電影創作的實踐。 開幕片特別選映甫由影視聽中心數位修復的《殺夫》(1984),具有象徵性的意義。此片改編自李昂原著小說,探討女性受壓迫的處境,也是新電影時期女作家文學改編電影的代表作。此外,藝術家洪瑋伶策劃的延伸展覽:「當她們做電影」,展示這些電影及影人相關的物件,提供深入了解新電影背後故事及女性電影工作者貢獻的難得機會。 透過這次專題,我們希望觀眾不僅能重新發現新電影的豐富層次,也能感受到女性電影工作者對於台灣電影和文化的深遠影響。展名選擇「她」而非「她們」,是因為相對於新電影的男性同儕,這些人在當時難以形成集結的力量,進而組成互持的共同體;也意在強調以個體視角重新凝視新電影,揭示各自的生命歷程和電影視野,從而重構另一種時代敘事,對新電影進行再想像。 • 協辦:台灣電視公司 節目勘誤及異動公告 【6月ON勘誤】 • p.11、p.26 《我的神經病》片長更正為 114 分鐘。 【映後講者更動】2024/06/14 更新 • 6/29《瘋狂女煞星》映後座談講者調整為《台灣黑電影》導演侯季然。 【級別更動】2024/05/30 更新 • 《殺夫》(數位修復版)原輔12級,修正為輔15級。• 《冬冬的假期》原普遍級,修正為保護級。• 《小爸爸的天空》(數位修復版)原普遍級,修正為保護級。• 《我的神經病》原保護級,修正為輔12級。• 《落山風》原輔12級,修正為輔15級。• 《異鄉女子》原保護級,修正為輔12級。• 《新電影外的她 短片輯一》原普遍級,修正為保護級。• 《新電影外的她 短片輯三》原保護級,修正為輔12級。 -
特別企劃查看更多
進擊的音浪:爵士狂潮
在 1927 年電影《爵士歌手》中,悅耳琴聲劃破影廳的靜寂,與銀幕裡的演奏同步鳴響,近百年的有聲電影史於焉展開。至今,以爵士樂為題的佳作延續著這份優美傳統,在戲院中迴響不輟。本期「進擊的音浪」將打開爵士樂的眾妙之門,敬邀樂迷影癡一同蒞臨中心,在杜比全景聲系統(Dolby Atmos®)的威力加持下,一同浸入爵士奏術令人心醉的絕對領域。 -
主題節目查看更多
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今年邁入第14屆,精選近140部影像作品,再度與觀眾一起「再見.真實」。三大競賽「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台灣競賽」以不同地域為座標,引薦當代最具獨立觀點和作者美學的影片。焦點影人邀請斯洛伐克的兩大重要導演,於「焦點影人|雙面斯洛伐克:彼得.克雷克斯&維拉.恰卡紐娃」單元,以各異其趣的創作手法,精彩呈現以影像轉化國家現實的多重可能。焦點專題以「時代的隱喻:名為緬甸的真實」為名,展映26部跨類型的緬甸電影,記錄外在現實或訴說內在感受,共組屬於緬甸的真實。另外,本屆影展亦首次進行節目交換單元「來自彼端|憂鬱與希望的十年──烏克蘭紀錄片選」,與烏克蘭國際人權紀錄片影展共同籌劃,精選六部攝製於俄烏戰爭期間的作品,以「廣場革命」為始,不僅反映、省思戰場上的衝突,亦記錄了重返平靜、實現正義、追求夢想及保存文化等不同面向的困境與真實。 照見台灣在地,「時光台灣」單元重現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實驗紀錄片計畫——「流離島影」,重現2000年12部形式各異、觀點多元的先鋒紀錄短片,重新思考幾十年來台灣人對於『本島』與『離島』間主從關係的想像。「台灣切片|無題之卷:小規格業餘電影,還有其他」則展映1920至1970年代小規格膠卷拍攝的「業餘電影」,強調電影進入私領域,大眾攝錄日常的紀錄樣貌,更特別規劃多元展映方式,從技術、歷史、記憶、研究的不同面向開展追尋。 本屆影展之「傑出貢獻獎」得主,頒發給現年80歲的國寶級藝術家張照堂,表彰其在紀錄片領域的卓越成就與貢獻,並且精選兩部張照堂的經典紀錄片作為影展揭幕,經典之作《王船祭典》被認為是台灣實驗和詩意紀錄片的濫觴;《紀念.陳達》則聚焦月琴歌者陳達的表演,讓樂音與影像成為主角,自然呈現藝術家的生命狀態。 影展放映之外,TIDF更盛邀國際及台灣影人,於展期間和觀眾討論交流,還有影人講堂、論壇、講座、講述表演、現場電影、影像創作計畫和映後座談,探索紀錄片的各種可能。 TIDF官方網站:http://www.tidf.org.tw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IDF.info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idf.tw 2024 TIDF手冊勘誤 & 異動公告 & 售完場次:https://www.tidf.org.tw/zh-hant/news/134757 -
特別企劃查看更多
記錄・紀錄:TIDF回顧精選
創立於 1998 年的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經歷二十餘載的耕耘,逐漸成為世界紀錄片影壇的重要盛事。自 2013 年起正式由國家影視聽中心主辦至今,TIDF 以「再見・真實」為策展核心,強調自由、創意、跨界,不斷探索、實驗,以及定義紀錄片的可能性,不僅吸引全球紀錄片導演熱情投件參與,更在台灣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紀錄片影迷,甚至滋養出許多因而拿起攝影機的創作者。 本單元由國家影視聽中心節目組與主責 TIDF 的紀錄片組共同企劃。團隊成員們考究 TIDF 歷年片單,精選出六部在題材及形式上各具特色與代表性,且深受團隊成員和全球觀眾喜愛的經典作品,以及由 TIDF 考掘策劃、廣獲各國影展邀映的台灣實驗短片輯,在對紀錄片影迷別具意義的五月重回大銀幕,一饗 TIDF 的舊雨新知。 -
主題節目查看更多
墮落吧!致命超惡女
2021 年九月,XING 的雙人策展組合推出「墮落吧!致命超惡女」專題,首先於新加坡亞洲電影資料館的常態節目「重構框架」(Reframe)展出;隨後衍生的第二版則在 2022 年五月於柏林 bi'bak 的「跨托邦影院」(SÍNEMA TRANSTOPIA)放映。此專題旨在挖掘東亞電影中致命、瘋狂和犯罪的女性形象,聚焦香港、日本、南韓、台灣電影中的地下非法場域,如監獄、娼館、家庭……等空間內的情欲及復仇故事,並以社會及政治脈絡為引,檢視二戰後東亞各國面臨經濟蕭條、威權統治、外國軍事占領、冷戰對峙及高速工業化時,如何將極端而厭女的影像語言作為集體的宣洩出口。在此脈絡下,專題裡晦暗卻生猛的剝削電影,揭示了權力與欲望的流動,前兩版專題的片單聚焦日本粉紅電影、台灣黑電影、香港女打仔、南韓驚悚片及女侍電影……等類型,第三版的策展主軸則進一步擴及科幻、仙俠、藝術電影的系譜,展開科技神祕主義(techno-mystical)的新視角。從早期科幻鉅作《大都會》(1927),到賽博龐克電影《鐵男:金屬獸》(1989)中變異為純粹鐵人的金屬戀物狂,過去的科幻電影多半以工業化的冷酷視角來刻劃科技中的機械形象,強化「情感/邏輯」、「感知/無意識」、「肉身/機械」的二元對立,在此大眾文化脈絡下,對科技主題的神祕學詮釋,仿若是極端的異端邪說。在科幻經典中,機械往往被視為非我族類、疏離、冰冷物質般的存在,其欲望與情感在誕生之初即被抹去。此外,機械神話延續了相信科技能解決一切問題、憧憬自動化未來的空洞幻想,矽谷新創發明家陷溺於自我陶醉的造神浪潮,西方啟蒙運動的幽靈仍在機械中投射對救世主的想像。但在另一個極端,人們被恐懼煽動的不安預感,籠罩了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日益嚴重的科技焦慮,而此種被偏執幻想所困、充滿毀滅修辭的末日世界觀,亦非具建設性的替代選擇。在人心狂躁的此刻,策劃這個專題宛如一場降靈儀式,悠遊於介於魔法與機械、秘術與可言說事物之間的潛抑空間,從科技論述的雙重束縛中獲得解放。文化評論家艾瑞克戴維斯(Erik Davis)在千禧年之初即指出:「魔法是科技的潛意識,是自身的非理性咒語,現代的科技世界不屬於自然,而是一種被強化的自然,一種超自然。」換言之,「魔法」與「科技」之間並非兩極化的鴻溝,兩者實為同一軸線上可互換與共生的向量(vector)。此外,關於「超自然」── 或所謂「超越於神聖之外」的概念,其實可從歷史上不斷演進的科技文明加以檢視:古文明折射出對外星人的想像,器物上的符文宛如當今的程式代碼,甲骨占卜被電腦預測模型取代,日晷演變成原子鐘……,這些橫跨不同時空與文化背景的範例,最終殊途同源,由相同的力量所驅動:與彼端連結的渴望。此選映專題的電影呈現了功夫、忍術、念力移物、變身術……等千變萬化的「身體技藝」(body techniques),「武俠」與「仙俠」電影中的武術可視為「自我的科技」── 一種二戰後中國用來重建民族性格與自我價值的策略。武術不僅是戰鬥技法,更揭示一種源於內在、難以言喻的渴望,這股神祕的驅動力,印證了這些角色本質上都是充滿生氣與動能的肉體,尋求著自我釋放、追索或復仇的行動。此專題選映的作品並非每部都符合電影教科書中「仙俠」或「武俠」的分類定義,其策展概念受「修真」一詞啟發,試圖融冶一個宏觀宇宙,從泛靈論的視角綜整各種殊異的身體技藝。根據宗教與文學學者倪湛舸的說法,「修真」並非「逃離數位科技、新自由主義治理和全球資本主義共構的紛亂現實,而是與之對話。在這個奇幻世界中,魔法與科學之間的分野消融,宗教不再奠基於信仰,而是具體的實踐。」「墮落吧!致命超惡女」召喚一種神秘的衝動,讓人渴望投入各種肉身儀式及神經機械交流,無論是透過網路纜線或傳奇刀劍,電影中的角色不僅能隨意操弄並轉化能量,甚至有時令自己恐懼。《神劍動山河》中的女術士透過結手印來召喚黑魔法,引發混亂而掌控全局;《浪女神龍劍》中的女忍者們則掀起復仇之戰的腥風血雨;《青蛇》的蛇精姊妹、《水中的八月》的少女跳水選手則各自汲取魔力,開創充滿潛能的嶄新境界,顛覆凡人的心靈視野。森萬里子的藝術錄像短片《熊野》和《巫女的祈禱》迴盪著祥和的祝禱聲,將「人類世」(Anthropocene)重新導向平衡;《鐵甲無敵瑪利亞》和《盤絲洞》則將身體化為能量迴路,憑藉肉身召喚閃瞬即逝的電波光束;在《手槍歌劇》的超現實宇宙中,女殺手們化身肉體子彈,以鋼鐵般的鋒刃刺穿荒誕奇想;《夕陽天使》的姊妹們在科技監控網路下,被賦予女神般的形象;《賽博格之戀》則讚揚以機械生化人身分存在於人世的渴望;《新媽祖崇拜》更顛覆了原先信仰脈絡中對海上女神的崇敬,將媽祖重新抹上激進的酷兒色彩。在此版本選映的作品中,「身體」成為一種散發能量的圖騰、一個爬滿孔隙的開放容器、一條任混沌及創造力淌流的渠道。探討女性的身體在不同環境和危機之下,化為充滿規訓、魔怔、挑逗和解脫的場域,揭露背後超脫俗世、跨入虛擬「超真實」的創作意念。透過祭典與通訊協定、儀式與電腦運算,從科技崇高美學(technological sublime)之中召喚出其背後潛藏的幽冥世界,在虛空中川流不息的資訊數據裡穿梭,同時將科技裝置及魔法咒語化為強悍的武器,抵抗湮滅遺忘。 策展人簡介潔德巴傑特 Jade Barget旅居於巴黎和柏林的策展人,專注探索自然之後的大氣及生態想像,曾為巴黎尼邁耶空間、柏林 soft power、法蘭西島區當代藝術基金策畫表演活動及展覽,並於過去三年任職於柏林跨媒體藝術節的策展團隊。李愛玲 Elizabeth Gabrielle Lee從事視覺藝術、文化研究與教育的跨領域工作者,作品觸及軟性歷史、感官及神聖生態學、解救小說、控制力學等主題,目前於倫敦時尚學院的時尚創意指導學系擔任講師。兩人創立的 XING 是一個視覺藝術研究及策展平台,推廣來自東亞、東南亞及其離散族群的藝術實踐。特別感謝:Asian Film Archive 節目勘誤及異動公告 【級別更動】 ● 《盤絲洞》原普遍級,修正為保護級。● 《鐵甲無敵瑪利亞》原保護級,修正為輔12級。● 《巫女的祈禱》+《賽博格之戀》原保護級,修正為輔12級。 -
活動/放映/市集/會員優惠查看更多
國家影視聽中心 46 週年館慶系列活動
3月29日,國家影視聽中心46歲了! 日日有影 —— 是真實的一步一腳印, 是日日守護的記憶與痕跡。 有輝煌的歷史、有你我的回憶, 更少不了溫暖的同慶! 讓我們持續推動影視聽文化, 走入大家每日的日常。 ✦ 日日有影,館慶有你 ✦ 眾多精彩活動等你來參與! ⬬ 全館同慶 ⬬ 3.1-3.31 3F 時間圖書館 ► 不限會員,全月開放參觀!並可體驗影音服務。 1F 光影食趣與時光選品 ►會員消費中心文創品及出版品(部分商品除外)皆可享有6折優惠!非會員則無折扣。光影食趣餐廳消費出示會員卡,可享85折優惠。 ⬬ 會員優惠 ⬬ 3.27-3.31 會員新辦X會員續辦 ► 時間旅人會員會籍全面展延為五年,並贈送十張電影兌換券!每年生日可再獲得電影兌換券一張!3/27~3/31之間申辦時間旅人享優惠。不論新辦或續會,享一率700元優惠,新北市民可再獲得TFAI膠卷皂一組。 ⬬ 《竹籬笆外的春天》特映 ⬬ 3.29 (五) 19:00 大影格 ☆ 主創映前出席。 免費索票,開演前1小時至一樓售票櫃檯索票,每人限索2張,索完為止。節目詳情請見:https://tfaitw.psee.io/5mjcf5 ⬬ 有影好日復古市集 ⬬ 3.30-3.31 3月30-31日下午一點至六點於中心戶外廣場ft.Dear Musik & 好日市集,眾多攤位包含文創手作、古物、古著及現場音樂表演。 0330(六)表演時間表 13:00-14:00 泡泡秀,觀眾互動14:45-15:30 柔米15:30-16:30 氣球互動17:15-18:00 巴奈 0331(日)表演時間表 13:00-14:00 泡泡秀,觀眾互動14:45-15:30 吳志寧15:30-16:30 氣球互動17:15-18:00 巴奈 並於市集期間舉辦下列優惠活動: 打卡有影►於市集主視覺打卡並標注中心社群粉專,即可獲得市集50元消費抵用券 集字有影►於館內索取集字卡,並於八個據點蓋字章,即可獲得小禮物及市集50元消費抵用券 作夥有影►會員憑證兌換消費集點卡一張,不限金額消費1攤可蓋1章,可兌換多項中心文創商品,集五章更可獲得神秘大禮包! 家電健檢►與「萬華大水溝二手屋」合作,為小家電、影音設備做簡易檢測、甚至維修喔!會員回娘家►市集活動期間,憑3/26日前申辦之有效會員證,可至中心售票櫃檯領取一張電影兌換券。TFAI晒書攤►影視聽中心出版品限時超特價販售,包含絕版圖書及影音!購物不限金額再送經典電影光碟一張。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相關異動將會公告於網站, 恕不另行通知* -
特別企劃查看更多
VR360――虛實之境
04.04-04.07 THU-SUN / 04.12-04.28 FRI-SUN|本中心一樓大廳 1F, TFAI VR ( Virtual Reality ) 虛擬實境,是利用電腦模擬出三度空間,創造身歷其境的視覺或身體感受,觀賞電影的場域由傳統電影院縮小為私密空間,從眾樂樂變成了一人饗宴。在自由選擇觀看視角時,也決定了自己看到的影像,彷彿又創造出一個「個人版本」,此時此刻、所見所想,都是獨一無二。在虛擬世界中感受到的真切情感,與現實人生產生了連結,VR 影像不只是一種技術,而是在無限空間裡具有血肉的在場證明。 VR360 為多種虛擬實境放映類型中的一種,是使用 360 度攝影機或多機拍攝合成 360 度影像的類型,觀眾可透過頭戴式顯示器環視 360 度,獲得完整的空間感。國家影視聽中心繼 2023 年首次放映 VR 影片《無法離開的人》後,再次精選 5 部 VR360 電影,包括雙面視角敘事的《全能元神宮改造王》、以主角視角出發的《舊家》、第三者觀點的《看著我》、彷彿真身進入不同時空的《霧中》,以及運用動畫製作的《海影城事》,出品年跨越 2017 年至 2022 年,台灣的影像創作者在這 5 年中持續探索 VR360 的敘事方式與空間效果,這些成果也成為全球 VR 創意的足跡,推動更多的可能性。 特別感謝:高雄VR FILM LAB -
特別企劃查看更多
兒童節快樂!
兒童節的精神在於慶祝兒童獨有的純真與想像力,這一天當中,釋放所有的快樂能源,盡情的玩樂與歡笑。孩子們好奇的眼睛,總尋找著新奇的事物,而能一次滿足孩子們內心所追求的狂歡、認同感以及一萬個為什麼,非電影莫屬了! 這個連假,三部電影將觸動大小朋友內心所有渴望;身為忙碌的小學生,課業並非唯一的煩惱,當學校與家庭有了波動,或許《波琳娜的魔法日記》能為心中的煩惱提供答案;晚上聽了無數次的童話故事,不如直接跟著《綠野仙蹤》踏入活靈活現的花花世界;而小孩總是嚮往大人世界的酷帥,《龍蛇小霸王》實現了這個不可思議的心願。 ※ 本專題放映影片均使用無注音中文字幕,亦無中文配音。若有閱讀字幕需求,觀影年齡建議為 8 歲以上。 ※ 本單元場次為親子場,歡迎各種年齡的大小朋友,若小朋友有小聲說話、移動的需求,請大朋友多多尊重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