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熱血:運動電影選
「熱血」,常用來形容人為夢想奮鬥、不懼艱難的精神狀態。在許多運動電影中,「熱血」已成為核心元素,通過激勵人心的情節與英雄形象來展現主角的成長,傳遞努力必然成功的正能量,並將「熱血」具象化為震撼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然而,這樣的敘事是否簡化了運動世界的複雜真實?
《反熱血:運動電影選》希望透過七部非典型運動影片,一反熱血敘事,自不同視角來探索運動員的奮鬥與挑戰:面對不斷循環的訓練、無止境的訓練與賽事,甚至死亡的威脅,他們為何仍持續挑戰極限?這些影片將勝負置於次要,結局往往帶有開放性,揭示運動世界的另一面:運動不只是競技的場域,更是人性、個人掙扎、社會壓力的展示舞台。
2024 年是臺灣充滿體育大事件的一年,巴黎奧運女性拳擊選手的發光與失落、戴資穎即將引退的消息,還有幾位登山家的意外離世,啟發我們策劃這個專題。我們希望觀眾透過這些電影,凝視運動員在追求極限時的孤獨與堅持,理解被賽事光輝掩蓋的掙扎與人性。這些影片不僅擺脫傳統的熱血敘事,還通過電影的視聽語言與創作者的洞察,深入書寫運動世界裡更複雜、細膩的人性與情感。
荷索的《黯光之山》與《史坦納的狂喜》,凝視運動員挑戰極限的靈魂,窺見人性最深層的掙扎與迷戀;《赤手登峰》記錄主角超人般的攀登之旅,也展示了他的心理狀態與情感代價。《蝶夢迷思》的游泳選手納迪雅選擇引退後的困惑與自我探索,呈現運動員一旦脫離賽場後的空虛與身份矛盾;《飛魂谷》則真實刻畫了滑雪競賽的緊張與速度,探討競爭本質與成功代價。《惠子不能輸》藉由聽障女拳擊手惠子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在自我恐懼與拳擊館逐漸衰敗的現實中掙扎的動人肖像;英國新浪潮經典《長跑者的孤獨》呈現感化院裡的叛逆少年,如何用跑步天賦來對抗體制與自我救贖。
這些影片以創造性敘事深入運動者內在世界,挑戰我們對勝利與競爭的固有認知。透過觀看,我們得以從另一角度思索人類對極限與超越自我的不懈追尋,在欣賞運動員的壯舉之餘,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探索深藏的情感與力量。
這將是一次精神層面的重訓,邀請你一起前來影視聽中心進行鍛煉,重塑「熱血」的定義。
節目勘誤及異動公告
【級別更動】2024/12/27 更新
• 《史坦納的狂喜》+《黯光之山》原普遍級,修正為保護級。
• 《長跑者的孤獨》原普遍級,修正為保護級。
【1-2 月 ON 國家影視聽中心月訊勘誤】2024/12/20 更新
• p.12《黯光之山》映後座談講者為攀登家呂忠翰與作家陳德政。
• p.21《惠子不能輸》場次時間應修正為「01.05 SUN 14:00 ▲|01.11 SAT 14: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