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節目

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影展

「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展契機始於2019年,楊德昌導演(1947-2007)的遺孀、鋼琴家彭鎧立女士寄存一批兩千多件、從未公開的楊德昌相關文物予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包括了手稿、筆記、企劃、劇本、書信、文件、影音、道具等等,銘刻著他生命歷程和各個階段的創作軌跡。

作為「臺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楊德昌享譽國際,獲獎無數,他充滿現代性的電影被譽為精準的手術刀,冷冽地剖析現代社會中的疏離與虛偽,當然其中也有複雜的情與愛,還有那些也許窮盡力氣都未能有答案的追尋——生命本身。

回顧影展以「理性的靈魂:再見楊德昌」「楊德昌的十大電影」「特別放映」三大單元構成。在反覆閱讀與研究楊德昌遺留下的文物後,我們不僅更清楚他是如何建構角色、給予人物血肉與歷史,藉著電影構築出一個現實世界;也得知他自年少時對漫畫的喜愛,並受到國際電影名作的影響,這些都是他立志拍出屬於自己電影的重要啟發。我們盡可能地在這本手冊與影展現場,透過電影放映、講座活動、展示語錄與創作文件,深入他的電影創作,也重構他的電影精神世界,同步與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回顧展覽相互呼應,可謂是致敬楊德昌最全面、也最完整的影展。

「反正,每次有人問我怎麼會走上電影這條路的時候,我覺得這問題本身就很有趣,他們總是說『電影這條路』 ,而且是用『走』的。這一點也沒錯,當時我是坐在一輛又寬又大又舒適的冷氣車裡,突然發現這車子不到終站是不停的,多麼乏味的事呀!於是,我就從車上跳下來了 。一直到今天,我還是在走,走這條路。 」1985年時,從電腦工程轉往電影創作的年輕楊德昌這麼說。(註)

時至今日,楊德昌那些不朽的電影作品,也還仍持續地在走,走這條路。

|影展日期|2023/7/22(六)—10/22(日)
|影展啟售|2023/07/12(三)12:00會員啟售、07/14(五)12:00全面啟售(售票資訊詳見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放映地點|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影展手冊|點我下載
|系列講座|一鍵總覽

註:楊德昌,〈浪子跳車——從電腦走上電影之路的楊德昌〉,《大人物雜誌》1985年11月號,頁128-129。

 

 

節目勘誤及異動公告

 

【節目公告】

● 《浮萍》原始素材為僅存錄影帶轉檔,僅有SD畫質且部分段落明顯脫磁,購票前敬請斟酌。
● 《浮萍》片長更正為144分鐘。
● 《藍絲絨》此次放映為4K修復版本。

【回顧影展手冊勘誤】

● p.33 《浮雲》1965 電影旬報獎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女主角,正確年份應為1955年。
● p.33 《浮雲》英文簡介「Very few directors can boast a flawless record..., such as Fellini, Renoir, and Tarkovsky.」,此句正確英譯應為「Very few directors can boast a flawless record..., such as Pialat, Resnais, and Tarkovsky.
● p.35 《錢》(1983,羅伯布列松導演) 因拷貝調度關係,放映版本為2K數位修復版。

【七月ON勘誤】

● p. 13、p.24 《浮萍》英文片名為 Floating W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