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節目

時光之味:小津安二郎120年

 

小津安二郎(1903-1963)發跡於松竹蒲田片廠,一生執導 54 部電影,僅存 34 部作品完整傳世。他歷經默片、有聲片、彩色攝影的規格轉換,完整見證日本二戰前後的兩段黃金電影年代,不僅在日本影史地位宛如熠亮恆星,更啟發溫德斯、侯孝賢等無數國際名導,堪稱「大師的大師」。

小津安二郎早期的默片深受劉別謙(Ernst Lubitsch)、羅依德(Harold Lloyd)等好萊塢影人影響,曾為松竹拍攝各種類型電影的他,尤以喜劇及寫實庶民劇見長。他後期轉向刻劃中產家庭生活,風格及主題也趨向統一,多以從容有致的剪輯、嚴謹的低鏡位攝影,勾勒一幀幀靜物般的日常風景,不僅歌詠和煦人情,更在寧靜淡泊中,訴說一個家庭的無常離散。

這位自謙只拍一種電影的「豆腐匠」,風格簡約純粹,但即使重拍相仿的情節、人物關係,仍總能別出心裁,熬煮出綿長的人生百味。

西方學者曾以「物哀」、「禪」等詞彙,聲稱小津體現了日本美學的侘寂意境,那些巧妙穿插的空鏡頭,是俳句中以景喻情的枕詞,亦是表達時間純粹狀態的超脫視野。研究小津的作家竹林出認為小津的後期作品都在探索「個人自我與集體意識的扞格」,透過潛抑的人心糾結,演示日本社會群體的轉變。小津也曾以「泥中之蓮」形容戰爭後的創作觀:「我厭惡戰後的不潔、混亂、骯髒⋯⋯,但有些生命在這當中含蓄、美麗、潔淨地綻放,這也是現實。若不同時關照兩者,就稱不上是創作者。」

本專題精選小津晚期八部作品的全新數位修復版,多數未曾於台灣院線上映,除了「紀子三部曲」裡永恆貞靜的原節子,更呈現許多非典型的小津角色,刻劃邊緣人的敗德頹廢、欲望伏流,甚至是陰鬱的自我毀滅,展現大師不同創作面向。當中一以貫之的,是他相信「電影始於劇終」的雋永餘味。

以小津傳記入圍直木賞的作家高橋治曾言;「小津的電影應該每十年看一次,每次都會覺得內容不同。」這並非是電影版本異動,而是人心經過歲月淬鍊後,對世事感悟不同所致。時光荏苒,不同國家、世代的創作者,屢次重新詮釋他的美學意識、故事原型,衍生開枝散葉的流變。此時回望小津,不僅是對大師誕生 120 週年的致意,更期望透過近代作品的對照,重探小津影像的難忘餘韻,以及後世對他的綿延迴響。

【講座活動】

6/10 (六) 13:00 成為小津:一種敘事與美學風格的完成

主持│吳奕倫/日本電影專業譯者、電影辯士、配音員

講者│李建璋/日本電影研究者、影展工作者

報名 | 自由入座

地點 | TFAI 1F多功能室

提及小津安二郎,總會令人聯想他自謙為「豆腐匠」的特定敘事方法、美學傾向,但與其將小津風格視為固定不變的形式,不如將他的電影生涯視為不斷精粹手法的過程。本場講座邀請到日本電影研究者李建璋,他將從戰前到戰後,解析小津風格形成的幾個關鍵時間點,以及其所身處的時代脈絡。

 

7/01 (六) 12:50 電車時光:侯孝賢與小津的跨時空對話

講者│聞天祥/影評人、作家、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地點 | TFAI 大影格 Cinema A

▌ 此講堂為當日 11:00《珈琲時光》映後座談,欲觀賞電影者須購票入場,座談將視現場情況安排候補入場,額滿為止。

 

7/15 (六) 12:50 電車時光:侯孝賢與小津的跨時空對話

講者│廖慶松/《珈琲時光》監製、剪輯

地點 | TFAI 大影格 Cinema A

▌ 此講堂為當日 11:00《珈琲時光》映後座談,欲觀賞電影者須購票入場,座談將視現場情況安排候補入場,額滿為止。

 

適逢《珈琲時光》二十週年,TFAI 特邀資深影評人聞天祥、本片監製暨剪輯廖慶松,分別於兩場放映結束後,解析侯孝賢與小津的光影對話,並分享本片幕後的跨國合製經驗。

 

※ 特別感謝:光點台北(台北之家) 中文字幕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