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rc/img/banner9.jpg)
媒體報導MEDIA NEWS
-
-
《熱帶魚》數位修復版 經典再現大銀幕|yahoo
【記者何弘斌/高雄報導】2022年10月16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以保存臺灣珍貴的影視聽文化遺產為使命,致力推廣文化平權及文化近用,辦理「天涯海角電影院」巡迴放映計畫,於十月十五日至高雄市杉林區大愛原民文化公園放映由國家影視聽中心典藏之臺灣經典電影《熱帶魚》數位修復版。(見圖) 「二○二二天涯海角電影院」今年陸續在新北市烏來區、臺東縣長濱鄉和雲林縣口湖鄉,以及離島金門進行露天電影放映活動,並結合攤車市集及電影膠卷的微型展覽,獲得在地居民熱烈回響,場場幾乎座無虛席;最後一場的巡迴放映來到高雄市杉林區,並帶來鬼才導演林玉勳初試啼聲的電影處女作《熱帶魚》數位修復版,希望透過數位修復的技術,更細緻的將國民阿嬤文英阿姨的精彩演出,完美呈現於大銀幕。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李智仁表示,高雄杉林場是天涯海角電影院在二○二二年的最後一場,很高興能和所有參與的鄉親們一同享受觀影的樂趣以及影片帶來的感動;天涯海角電影院是影視聽中心重要的任務,也是促進文化平權的身體力行,更是文化記憶傳播的另一種方式,我們會珍惜、也會更努力! 高雄市杉林區的放映活動,除了規劃胖卡攤車一起擺攤看電影,更加碼推出獨家限定的「電影底片放映師體驗活動」,現場開放十五位名額,由專人教學,帶領大小朋友親自操作膠卷換片及放映機,體驗完成後,還能領取特製的放映師合格證,希望透過寓教於樂的體驗活動,邀請民眾一起感受膠卷的獨特魅力。 資料來源:yahoo新聞https://tw.news.yahoo.com/%E7%86%B1%E5%B8%B6%E9%AD%9A-%E6%95%B8%E4%BD%8D%E4%BF%AE%E5%BE%A9%E7%89%88-%E7%B6%93%E5%85%B8%E5%86%8D%E7%8F%BE%E5%A4%A7%E9%8A%80%E5%B9%95-084250598.html -
昔威尼斯金獅獎巨作 《悲情城市》今舉辦數位版首映|公視新聞
陳佳鑫 謝政霖/新北報導 由導演侯孝賢執導的國片《悲情城市》今(15)日舉辦數位版首映,這部片在33年前奪下第46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是台灣第一部拿到金獅獎的影片,也讓台灣電影躍上國際。 包括出品人邱復生、導演吳念真及演員高捷等人齊聚一堂,一起大合照,紀念由導演侯孝賢執導的國片《悲情城市》,在33年前的同一天,一舉奪下第46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當時消息一出,攻占報紙頭版頭。 《悲情城市》出品人邱復生說:「這部電影這一次的放映,那麼也在看,33年來參加的人,他們現在都對在這30年來,對這電影界的貢獻跟改變。」 《悲情城市》錄音師杜篤之說:「很難想像在那個年代,用這麼簡單的設備,可以做出這個成績來,而且很多表演啦,這些的真實度,是當年我們其實用事後配音,是做不到的。」 《悲情城市》是台灣首部拿下金獅獎的影片,讓台灣電影躍上國際,更掀起新電影浪潮,也是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針對經典國片進行數位修復的重要一環。 影評人焦雄屏說:「不僅帶領著台灣的電影,也同時帶動了大陸電影跟香港電影,造就了整個90年代的電影黃金時代。」 時任新聞局長邵玉銘說:「我們戒嚴了38年,解嚴之後,很多人觀念上,還是在戒嚴時期的觀念,對新聞局開放這個《悲情城市》的放映,很有意見。」 由於《悲情城市》獲獎時,台灣剛剛解嚴,《悲情城市》觸及228事件,當時引發不少話題及討論。而這場首映結束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也預告會在10月初,舉行台灣新電影40年的回顧活動,讓國人回味這波台灣新電影的浪潮。 新聞來源:公視新聞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00095 -
楊德昌"獨立時代"4K數位修復版 再闖國際|華視新聞
宋燕旻 張俊譓 李其庭 報導 / 新北市 已故導演「楊德昌」的經典作品「獨立時代」,經過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4K數位修復後,入選了第79屆威尼斯國際影展、威尼斯經典單元在影展期間、舉辦世界首映,並將前往第60屆紐約影展,在十月初,進行北美首映!獨立時代在1994年上映,以傳統的膠卷拍攝,修復過程耗時半年,經過一格一格重修、並利用多支膠卷取精華,從當年的攝影師、錄音師等協助之下,才能讓經典以高畫質的影像,跟大家見面! 已故導演楊德昌、經典作品,「新台北三部曲」的第一部「獨立時代」,在1994年上映,當年在國內外造成話題,20多年後,透過4K數位修復技術,又再登上威尼斯國際影展!獨立時代片段說:「為什麼沒有人了解我,到底要多少錢才能買到感情。」修復版的獨立時代,不僅入選威尼斯影展、「威尼斯經典」單元,進行世界首映,10月也將在第60屆紐約影展,經典重現單元,進行北美首映!但要將老膠卷、數位化,做成4K版本,很不簡單,需要將老舊膠卷,重新整理、清理,再透過數位化,一格一格修復影像!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數位修復專員張怡蓁說:「特別是裡面有很多小藍點點,在修復比較乾淨的時候會非常地明顯,所以我們其實有做輕度的降噪,跟把那個藍點用逐格手動去清除。」整個過程,耗時半年,也很幸運的,除了原始檔之外,當年的錄音師「杜篤之」也有保留膠卷,才能讓4K版本修復、更加順利!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數位修復專員張怡蓁說:「也是有幾個段落它毀損得比較嚴重,然後像上面有覆蓋嚴重的水痕,因為有找到那個另外一個版本,它是畫質接近原底片然後可以取代掉。」楊德昌的獨立時代,諷刺漫畫手法,創造出充滿生命力的台北浮世繪,呈現出都市男女的愛恨情仇,放到現在來看,依舊不落俗套,也讓新世代的年輕人,有機會再看經典!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https://news.cts.com.tw/cts/arts/202209/202209062091179.html -
國家影視聽中心宣布2022年數位修復經典作品《油麻菜籽》將於世界影音遺產日首映|卡卡洛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以下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新任執行長李智仁宣布,2022年自主修復影片《油麻菜籽》將於10月27日「世界影音遺產日」首次公開映演。為致敬已逝資深製片張華坤,國家影視聽中心啟動修復三部張華坤製作的經典作品《油麻菜籽》、《少年吔,安啦!》及《乾隆遊西湖》。 繼《少年吔,安啦!》2021年完成數位修復,在臺熱映中,並已突破9百萬票房,不但創下臺灣修復片票房紀錄,重現音質與畫質的修復成果也取得極佳口碑。今日公開2022年度修復的作品為《油麻菜籽》,相隔39年,以修復後的嶄新面貌再度與世人相見,並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影音遺產日」盛大首映,與國人一同正視影音資料保存的重要性。 《油麻菜籽》是萬仁導演的第一部長片,改編自廖輝英的同名文學作品,也是臺灣新電影代表作品之一。故事劇情描述臺灣女性的傳統婦道觀念,宛如「油麻菜籽」一般僅能隨遇而安,永遠逃不出宿命的安排。透過母女故事,反映三十年來臺灣女性地位的變遷,以及整個臺灣從農業社會進入工商業社會的步調,編導手法細膩動人,將傳統婦女的「油麻菜籽命,落到那裏,就長到那裏」的認命觀念,刻劃得淋漓盡致。飾演母親角色的陳秋燕,榮獲當年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廖輝英與侯孝賢共同掛名編劇,則榮獲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並在當年獲選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年度十大華語片」。 本次國家影視聽中心將還原《油麻菜籽》原始的台語版配音,董事長藍祖蔚表示:「當年有張華坤撐住全局,讓各方新秀都能全力逐夢,一生參與超過50部電影,推出過《風櫃來的人》、《悲情城市》等作品。《油麻菜籽》作為臺灣新電影代表作,當年為了報名金馬獎重新配成國語,今年國家影視聽中心數位修復原始的台語版配音版本,將在10月27日的世界影音遺產日重現,洗清塵埃、恢復原聲,並規劃進行商業映演,讓新世代的影迷看見《油麻菜籽》的經典。」 日8月19日也時逢李行導演逝世一週年,國家影視聽中心規劃「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於8月19日至9月4日放映李行導演系列經典作品,並於館內展出李行導演的典藏文物與檔案史料,同時於開幕活動中將編號544033名為「李行」的小行星銘版頒授給李行導演家人,意義非凡。2007年由中央大學天文所的鹿林天文台所發現,發現者為林啟生和葉泉志先生,經中央大學文學院林文淇院長提議而命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後在2021年7月4日公告發佈。活動現場也以星為念,感謝李行導演為華語電影的奉獻。 國家影視聽中心致力於影視聽資產的保存、修復、研究、推廣等,自2008年起開始數位修復業務,至2021年高階數位掃描324部,合作修復46部,自主修復11部電影。2022年度將陸續以「看電影」、「跑活動」、「找寶藏」的面向持續推廣,今年新任執行長李智仁表示:「國家影視聽中心是台灣人的文化記憶基地,以豐厚的典藏與修復內容,結合研究、推廣與策展建構電影、電視與廣播的時光隧道,引領國人通過隧道,進入基地裡,共享過往年代留下給現代的美好。」 國家影視聽中心下半年度也陸續舉辦主題影展,如楊凡導演的芳華虛度影展、臺灣新電影四十影展、著名紀錄片導演Chris Marker影展等,館內每月也配合特定主題常態放映許多難得在大銀幕重現的海內外經典電影,並持續舉辦影視聽教育課程、出版品,推廣文化平權、前往校園及偏鄉,向海外推廣國內修復片,也期待活化影視聽中心的豐富館藏及資源,與國人共享。 資料來源:卡卡洛普https://kn.gamme.com.tw/2022082323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