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EXHIBITION AND EVENT INFORMATION
-
-
李智仁:國家影視聽中心每天要與時間賽跑來修復保存台灣電影|風傳媒
程鈴惠/報導 在今年一月正式開館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任執行長在八月一日起由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金融創新研究中心執行長李智仁博士接任。 李智仁擁有法律、金融、企管,以及文創理論與實務工作背景,他表示,他將充分運用以上專長,進一步讓臺灣影視聽資產多元轉化以利推廣運用。 李智仁指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在2020年5月19日轉型為行政法人,目前共有17座片庫、保存了電影膠片達2萬多部、電影電視廣播相關文物將近40萬件,而且從2008年起執行數位修復的關鍵業務,至2021年為止高階數位掃描已有324部、合作修復46部、自主修復11部電影的成績。李智仁也指出,國家影視聽中心多年來所累積的資源,值得與社會大眾分享,例如台灣電影數位典藏中心、藏品檢索系統、台灣電影工具箱或台灣紀錄片資料庫等,都歡迎大家使用,更貼近文化記憶的溫度。此外,也透過許多經典電影的修復與播放,甚至結合策展,讓所有關心台灣影視聽資產的人都能夠一起在這個平台上交流,並找到每個年代述說的故事。 李智仁說道,喜愛電影的朋友如果來到國家影視聽中心,一定會流連忘返,因為影視聽中心擁有全台唯一同時具備35mm放映系統、高對比RGB雷射放映機、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的201席非商業院線放映場館,不定期放映主題影展節目。此外,如果想要了解台灣電影的發展脈絡,影視聽中心也提供台灣電影年鑑的下載,並透過許多講座傳遞影視聽的重要訊息,以及影視聽名人或工作者的心路歷程。 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曾說過,「我們不能錯失歷史時刻」,所以李智仁認為影視聽中心不僅修復及典藏,也要提出代表性的研究,並且把修復、典藏與研究的成果,讓所有關心台灣影視聽資產的老、中、青朋友們都能看到。他進一步指出,影視聽中心片庫彩色醋酸片的保存期限是50年(常溫庫房18℃)及 250年(低溫庫房7℃) ,黑白醋酸片的保存期限約為70年(常溫庫房18℃)及300年(低溫庫房7℃),因此,國家影視聽中心每天需要與時間賽跑來修復保存台灣電影,未來還有保存影視聽的相關文物,可說是任重而道遠。 李智仁期許國家影視聽中心在轉型為為行政法人後,能建立明確的組織定位,並開啟外部對話,讓中心的品牌得以擴張。因此,除了持續強化現有的修復、典藏與研究能量外,李智仁希望更多人能夠認識影視聽中心,並且攜手協力讓這些珍貴的台灣影視聽資產繼續流傳下去,進而傳播到國際。 新聞來源: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localarticle/4459052 -
李智仁接影視聽執行長 為台灣打造記憶基地|三立新聞
三立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從八月一號起正式由銘傳大學擁有法律、金融、企管、以及文創工作背景的李智仁博士接任執行長的工作,李智仁表示要為文化資產的保存和活用,盡一份心力。李智仁表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在2020年5月19日轉型為行政法人、並在2022年1月7日正式開館,共有17座片庫、保存了電影膠片達2萬多部、電影電視廣播相關文物將近40萬件,而且從2008年起執行數位修復的關鍵業務,至2021年為止高階數位掃描已有324部、合作修復46部、自主修復11部電影的成績。這些修復完成的珍貴資料未來可以結合電視與廣播資料的修復、典藏、研究與出版工作,成為所有關心台灣影視聽資產的人可以前來取經、交流以及共創的珍貴資源與平台,透過這些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用,落實「越在地,越國際」的真諦。 (▲李智仁期許將台灣影視聽資產流傳,打造記憶基地)李智仁喜歡看電影、追劇,聽廣播,他認為文化記憶的保存與活化這件事相當重要,透過所產出的作品可以記錄下來的「內容」,是某一個年代的共同集體記憶,也是生活記憶累積而成的文化記憶。這些文化記憶(例如服裝、景物或圖文等)也可以被傳遞下去,讓另一個世代的人認識、回憶甚至陶醉不已。比如說他,喜歡《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蘊含的風格及美學,也喜歡貝蒂˙蜜勒(Bette Midler)演的《情比姊妹深》(Beaches),每每聽到主題曲Wind Beneath My Wings音樂響起就會感動萬分。影視聽中心片庫彩色醋酸片的保存期限是50年(常溫庫房18℃)及 250年(低溫庫房7℃) ,黑白醋酸片的保存期限約為70年(常溫庫房18℃)及300年(低溫庫房7℃),國家影視聽中心每天需要與時間賽跑來修復保存台灣電影的資料,未來也將擴及至電視與廣播。目前「影迷許願修復清單」第一名的電影則是《少年吔,安啦!》,是一部連電影配樂都受到廣為歡迎的作品。李智仁希望建立從外部如其他行政法人或企業界及金融界的連結,加上進行品牌再造的工程,並應需潮流趨勢調整內部組織、持續強化現有的修復、典藏與研究能量外,讓更多人認識影視聽中心、也讓這些珍貴的台灣影視聽資產繼續流傳下去,透過跨領域的互補,讓國家影視聽中心更不一樣,為台灣同胞打造珍貴的記憶基地。 資料來源:三立新聞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156549 -
"庫柏力克"影展登場 經典再現大銀幕!|華視新聞
宋燕旻 張書銘 江煜文 報導 / 新北市 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出成立以來,首次的導演專題影展「庫柏力克」影展,由於這個月29日,是農曆7月1日鬼門開,很應景的以選擇經典鬼片「鬼店」當做開幕片,影展中,將放映5部庫柏力克的經典名作,包括2001太空漫遊、發條橘子、鬼店、金甲部隊,以及他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大開眼戒。 電影鬼店,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影史百大驚悚片,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40多年的創作生涯,拍了十幾部劇情長片,啟發了許多影壇的創作者,國家影視聽中心,也特選了他的5部作品,推出「庫柏力克」專題影展!發條橘子片段說:「這會讓你更敏銳,為了那經典的暴力美學做好準備。」電影發條橘子,從心理學、探討犯罪問題成為影史經典,這次放映,將會播放「35釐米」膠卷版本,讓影迷感受底片溫度! 另外,2001太空漫遊、金甲部隊、大開眼戒,都會在國影的「庫柏力克」影展中重現!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說:「我們都知道看他的電影,簡直是上一堂非常經典的人生課程,而且他是一個最懂得把所有的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的大導演。」 這是國影首次舉辦導演專題影展,庫柏力克的作品風格,橫跨科幻、驚悚、戰爭、史詩等內容,攝影師出身的他,有著強烈的影像美學,讓看電影、都成了一震撼教育!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說:「挑戰著你所有的神經,挑戰著你過去的一個既定的概念,他每一次出擊都具備著這個能量的時候,看他的電影其實是上一堂充滿了挑戰的課程。」 1928年出身的庫柏力克,在當時那個年代,作品十分前衛,即使放到現在來看,都具強烈的風采,國影透過精采重映,也讓現代的影迷,有機會沉浸在傳奇導演的經典作品中!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https://news.cts.com.tw/cts/entertain/202207/202207212086355.html -
慶祝世界博物館日,影視聽中心開放千則珍貴史料!「台影新聞片」歷史影像免費使用
國家影視聽中心宣佈重磅消息!為同慶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且實踐文化近用,將於臺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網站公開「台影新聞片」影片資料,鼓勵數位策展、媒體素材、研究創作使用。超過千筆紀錄台灣歷史的珍貴影像,即刻起就能免費下載!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李智仁表示:「由台灣省新聞處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台影新聞片,內容題材包羅萬象,有衛生宣導、中央或地方建設介紹,也有區域性的節慶活動、運動競賽等歷史畫面,涵蓋台灣在民主、文化、建設的每一步印記,也是我國珍貴的文化記憶。影視聽中心肩負文化記憶保存與推廣的使命,選擇在世界博物館日開放珍貴史料,希望全民藉由這些史料的回顧,更認識並認同自己所生活的這片土地與文化。」 台影新聞片及相關文物遺產於2022年入選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第三屆世界記憶國家名錄」,是1950至1980年代台灣本土珍貴的動態影像紀錄。在電視普及之前,新聞片主要穿插在電影院各場次之間加映,這樣的放映模式在電視普及後漸漸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由台影提供新聞節目給電視台播出。影視聽中心自今年起將逐年分批公開這批珍貴影像,即日起線上公開超過兩千筆、1946至1969年的台影新聞片,邀請全民一起回顧台灣歷史。 (圖/台影新聞-民國53年8月2日西門町武昌街的樂聲戲院開幕。) (圖/台影新聞-遣送日俘日僑歸國,民國34年(1945)抗戰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在台灣的日僑和日俘分批遣送回日本,以此做為故事背景的電影《海角七號》曾重新還原此場面。) 李智仁進一步表示,台影新聞片紀錄下距今約70年前純樸、懷舊的臺灣街景,以及人們生活的樣貌,這些影像被廣泛應用各種創作當中。譬如2024年即將完成,出自林君昵、黃邦銓兩位導演的紀錄片長片作品《甘露水》、賴冠源導演的VR作品《戲院與我》,各類型媒體專題節目等。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更推出「檔案影像創作計畫:再編碼」現場音像展演節目,以中心典藏的數千筆台影新聞作為素材,運用即時演算、開源軟體、現場感測、機器學習等方式實驗轉化,重新編排台灣曾經的歷史記憶。同時為復刻當年戲院前有新聞片的真實情境,影視聽中心五月底開始也將在影廳節目前面加映精選的的台影新聞,讓民眾透過大銀幕體驗早期看戲的復古樂趣。 (圖/「檔案影像創作計畫:再編碼」現場音像展演節目,以中心典藏的數千筆台影新聞作為素材,重新編排台灣曾經的歷史記憶。) 而影視聽中心為了豐富台灣影視聽史論述,從2018年開始系統性採集電視、電影、廣播的相關口述歷史,希望集結各領域前輩的從業記憶,紀錄他們親身見證的影視聽歷史事件,將不為人知的個人觀點帶到大眾面前。世界博物館日也將上架總長約600分鐘的口述歷史影音,電視部分包含最美麗的主持人白嘉莉、田文仲、廖瓊枝、司馬玉嬌等,談台視早期各類節目的製作概況,廣播部分提供了TNT寶島新聲電台的創台元老們,講述地下電台時代知識份子們如何用電台來跟威權對抗,電影類則有大力促成文資保存的聯邦影業公司沙榮峰、林福地、蔡揚名等重量級台語片創作者口述歷史。 (圖/口述歷史影音之一:最美麗的主持人白嘉莉、重量級台語片創作者蔡揚名導演。) 世界博物館日設在每年的5月18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制定,希望能讓大眾重新關注世界各國的博物館和文化事業,影視聽中心於臺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網站公開影像資料,也是為呼應今年的主題「教育和研究博物館」,促進藏品公共化開放近用,提升影視聽遺產研究與教育推廣目的使用,擴大可見度的同時,讓跨世代的文化記憶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橋樑。 臺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https://tfai.openmuseum.tw/newsreel 台影新聞片・開放資料庫:https://tfai.openmuseum.tw/newsreel 口述訪談歷史・觀賞專區:https://tfai.openmuseum.tw/interview_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