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EXHIBITION AND EVENT INFORMATION
-
-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李智仁歸建,杜麗琴接棒帶來新氣象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第二屆第8次董事會正式通過李智仁執行長歸建銘傳大學、及新任執行長提名案,由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行政組、研究發展組總監杜麗琴接任。新任執行長在國藝會服務期間,累積近十年豐厚行政經驗,並致力數位典藏、博物館研究,熟稔國內外文化藝術事業發展與未來趨勢,將借助其專業所長,為影視聽中心帶來全新氣象。 杜麗琴十多年前擔任遠流出版集團副總編輯期間,便感知資訊全面數位化、現代人閒暇仰賴社群媒體作為娛樂的趨勢,不僅打造「遠流影音館」出版紀錄台灣動人時刻的紀錄片作品,更建置各類數位資料庫,轉譯知識性圖文內容,積極創造在教育現場被檢索、使用的機會。並接續攻讀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碩士、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學位,曾前往紐西蘭研究當地原住民襲產,深刻感受身為土地的一份子,應尊重並珍視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文化遺產傳承。 ➤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日前宣佈曾任國藝會研究發展組總監的杜麗琴接任執行長 杜麗琴在任職國藝會期間致力開發完成「補助成果檔案庫」,讓公共資源支持的成果,可以透過數位化內容和公眾分享,也替國家典藏了重要的民間創作活力,與影視聽中心長期推動影視聽遺產文化近用、推廣全民影像及媒體識讀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新任執行長兼具多面向的能力,在面對臺灣影視聽文化資產的典藏管理,能策定經營策略並展現服務熱情。 杜麗琴表示:「影視聽中心執行長一職是我個人近三十年歷練養成積累,期待能投入貢獻的志業。這個機構保存的不僅是台灣獨有,也是世界級的共同記憶。影像和文物忠實的呈現它所屬的時代,是我們身份認同的來源。」 前執行長李智仁於任期間,完成中心人事架構重整,為各組處制定業務目標,並致力於教育推廣、典藏研究等業務。他表示:「因個人生涯規劃提出歸建,過往七年的歷程非常寶貴,未來也會繼續支持,希望國家影視聽中心越來越亮麗。」 國家影視聽中心持續保存修復、典藏研究臺灣電影、電視、廣播等重要文化資產,並以精彩的專題放映、延伸活動與民眾熱情交流。今(2024)年下半年,將陸續推出「暈船吧!老派邂逅之必要」、「好萊塢30:有聲之年,好戲登場」、「國際修復新選」等精彩節目,期待讓更多民眾能將觀賞電影的視角不斷擴張,從中品味多元文化底蘊的種種美好。 -
蟬連三年屢獲肯定!影視聽中心電影期刊《Fa 電影欣賞》再度入圍第48屆金鼎獎|金鼎獎
文化部(16)日公布第48屆金鼎獎入圍名單,本屆金鼎獎超過千件作品報名,經歷初審、複審等重重評核關卡,榮幸能以《Fa 電影欣賞》入圍本屆雜誌類-人文藝術獎以及設計獎! 出版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評審團表示,本屆入圍作品雜誌類方面,人文藝術類則分別定位於電影、文學與生活、歷史,整體具高水準表現;兒童及少年類雜誌主題相當活潑、多元;財經時事類選材廣泛,包含AI、詐騙、能源等重要議題;專題報導類深入調查個案,以極佳敘事技巧揭露真相,警示大眾,發揮社會影響力。 出版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金鼎獎過去是由評審團從參賽出版品中,分別選出得獎名單、優良出版品推薦名單後一次性公佈;今年調整為公佈入圍名單、得獎名單二階段辦理,預計於8月初公布得獎名單,並於9月辦理頒獎典禮。 看更多《Fa電影欣賞》刊物>>https://www.tfai.org.tw/zh/product/list 資料來源:金鼎獎https://gta.moc.gov.tw/home/zh-tw/news/125913?mark= -
國家影視聽中心在捷克文化交流的舞台上開創合作契機!
本中心日前應捷克中心臺北之邀,參與了聲譽卓著的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Mezinárodní filmový festival Karlovy Vary),開創台灣與捷克文化交流的合作契機,期盼能讓更多臺灣經典電影走向世界。 ➤圖/卡羅維瓦利影展紅毯前方。 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自1946年創辦以來,已成為歐洲歷史悠久的重點影展之一。每年影展皆於歐洲溫泉勝地——卡羅維瓦利隆重舉辦,展示來自全球的優秀影片,亦為世界電影製片人、導演及演員交流的重要平台。 ➤圖/與捷克國家電影資料館Národní filmový archiv策展部主任Matěj Strnad(右一)、電影院主任David Havas(右二)合照。 為深化本中心與捷克電影機構的合作與交流,本次也拜會捷克國家電影資料館(Národní filmový archiv)、捷克國家電影博物館(NaFilM: National Film Museum)以及捷克中心總部(Czech Centres Headquarters)。在這一系列的訪問中,影視聽中心不僅展示了在電影修復方面的成就,也介紹了本中心的特色和創新。透過與該機構的深入對話與學習,共同探討合作的可能性,期望透過這些互動進一步推動臺灣與捷克在電影文化上的連結與發展,未來不僅能將更多捷克電影帶到臺灣,同時也將臺灣經典佳作推向國際,讓世界看見臺灣電影的豐富多樣與獨特魅力! ➤圖/與捷克中心台北主任Markéta Záhumenská合影,於卡羅維瓦利影展會場。 -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與玉溪有容基金會攜手合作:花蓮明義國小國樂團不一樣的畢業微旅行
※本場活動放映影片《鷺鷥河》由富邦文教基金會提供授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與玉溪有容基金會合作,6/23(日)安排花蓮明義國小國樂團的六年級畢業生到臺北參加影視聽中心所舉辦的「我們在電影院上課」。透過文化和藝術的形式,讓孩子們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並增進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環境保護的認識。同時也體現對教育和環境的重視,不僅是一次成功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也是對ESG理念的實踐。 本次選定由同樣出身於花蓮的導演—劉琬琳(阿靠導演),所製作的動畫電影《鷺鷥河》;這部影片從一位小市民的視角,描繪都市化的過程中,有許多原本存在於我們生活的環境事物和記憶逐漸消逝。在映後座談會上,阿靠導演也提到2024年4月3日發生的花蓮大地震,災情十分嚴重,引起了在場同學們的強烈共鳴,因為他們也親身經歷了那次地震。許多學生回憶當時正在學校參加團練,回到家中看到物品大量損壞非常震驚,甚至有同學感慨地說道:花蓮的山也受傷了。(環境Environmental) 而透過這部細膩的動畫,也加強了同學們對社會問題的理解,建構他們對生活環境與社會變遷的觀察。此外,分享地震經驗的生命故事,更讓同學們共同交流了災後的挑戰和希望。(社會Social) 觀影結束後,明義國小國樂團的同學們在影視聽中心大廳表演,他們以《家》和《小小世界》兩首國樂曲來回應電影中所探討的情懷,樂聲中充滿濃厚的情感和對家鄉的熱愛,深深打動在現場聆聽的觀眾。大廳內,前來參觀及觀影的民眾或站或坐,一起共享這場音樂饗宴、共度美好的午后。 雖然只有短短半天,不過這趟交流讓孩子們體驗了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帶來了深刻的文化與情感體驗,相信已為同學們創造了一個豐富而有意義的畢業微旅行。 -- 國家影視聽中心期盼能持續發揮文化與教育跨域的影響力,歡迎各級學校到影視聽中心來場不一樣的小旅行,讓更多孩子透過電影認識世界。 學校如欲申請相關補助,請見文化部「走出校園—校外文化體驗」計畫https://cp.moc.gov.tw/CP/zh-tw/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