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訊息EXHIBITION AND EVENT INFORMATION
-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金馬影帝顏值巔峰之作重回港都!國家影視聽中心攜手高雄電影節推出「致敬.白景瑞」系列放映,柯俊雄再次圈粉跨世代影迷
高雄電影節影展現正火熱舉辦,這次特別與國家影視聽中心攜手合作特別單元「致敬.白景瑞」,以作品紀念當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終身成就獎的白景瑞導演!放映三部和高雄充滿拍攝緣分的代表之作:《寂寞的十七歲》(1967)、《今天不回家》(1969)與《再見阿郎》(1970)數位修復版,讓半世紀前的港都風情重回當地,更讓金馬影帝柯俊雄的帥氣瀟灑於大銀幕再現! 白景瑞導演在60年代遠赴歐洲學習電影,因此深受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影響,和同時期台灣電影圈興起的健康寫實路線截然不同,強調實景拍攝、以自然光為主,因此更能捕捉當時台灣的街道與社會氛圍。10月18日《寂寞的十七歲》放映後,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特別到場致詞分享,他表示:「《寂寞的十七歲》不只是青春故事,更折射出那個年代的社會想像與情感風貌。隔著半世紀回望,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真誠與力度。」 ➤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表示:「《寂寞的十七歲》不只是青春故事,更折射出那個年代的社會想像與情感風貌。」(高雄電影節提供) 當年《寂寞的十七歲》風光拿下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彩色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錄音等大獎,時代意義不言而喻。有趣的是,《寂寞的十七歲》和《再見阿郎》的男主角柯俊雄在高雄成長,《今天不回家》亦有出現在高雄取景的片段,褚明仁董事長補充:「在那個高雄加速工業化的年代,無數在地勞動者撐起台灣的前行。今天在高雄放映,也讓我們回望那個時代的樣貌,更想把掌聲獻給這座城市與那一代打拚的人們。」電影作品重回放映地和觀眾見面,對影迷來說是最魔幻難得的觀影體驗。 ➤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表示電影作品重回放映地和觀眾見面,對影迷來說是最魔幻難得的觀影體驗。(高雄電影節提供) 本次單元放映特別邀請詩人鴻鴻舉辦座談「慾望魔法師—白景瑞的電影光譜」,他分享:三部片不僅可以看出白景瑞導演特有的個人風格,劇情主題也都強烈環繞著「慾望」這個關鍵字。「在戒嚴年代、在國語政策的限制下,白景瑞仍然拍出極有在地氣息的寫實場景與情慾象徵,這非常不容易。」 ➤詩人鴻鴻表示:「在戒嚴年代、在國語政策的限制下,白景瑞仍然拍出極有在地氣息的寫實場景與情慾象徵,這非常不容易。」(高雄電影節提供) 《寂寞的十七歲》是情竇初開的青春少女深陷三角戀情;多線敘事的《今天不回家》,從三個中產家庭看出人們渴望逃出既有生活的掙扎;改編臺灣作家陳映真的小說《將軍族》的《再見阿郎》,桂枝涉險和浪子阿郎私奔到高雄,卻發現對方沉迷都市的燈紅酒綠無法自拔。鴻鴻表示:「白景瑞開拓了三廳電影,也很擅長都會喜劇,但市場最終讓三廳電影成主流;他就在類型之中持續做影像冒險。」 鴻鴻更強調,《再見阿郎》完全可以讓跨時代的觀眾群感受到演員柯俊雄的魅力!阿郎在片中並不是討喜的角色,但在金馬影帝柯俊雄的詮釋下,這個喜怒無常、照直覺行事,充滿野性魅力的男子活靈活現,搭配柯俊雄當年僅有二十五歲的瀟灑顏值,相信會再次被台灣影壇無法被取代的大銀幕小生圈粉!《寂寞的十七歲》數位修復版本次為台灣首映,《今天不回家》、《再見阿郎》數位修復版則為亞洲首映,影像故事在半世紀後仍讓觀眾深感共鳴。 -
查看更多
立法委員陳秀寶帶領教文會團隊參訪影視聽中心
立法委員陳秀寶於10月20日,率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團隊蒞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參訪,由本中心董事長及執行長接待。訪賓一行參觀一樓展示區及三樓圖書館,並於二樓大影格進行電影放映體驗,透過簡報與交流,了解本中心在典藏、修復、研究與推廣等面向的最新成果與發展方向。放映環節特別安排欣賞現存最早關於台灣的電影《福爾摩沙》。本片拍攝於日本統治時期,內容描繪當時台灣的地景、建築、風俗、文化、農業、自然景觀及原住民族影像,亦反映殖民時期世界對台灣的理解與想像。該片為一部介紹式的紀實影片,於1991年由荷蘭電影博物館贈予本中心複製拷貝,館藏版本為硝酸片膠卷正片,推估拍攝年代約在1917年至1922年間,是目前所知最早在台灣拍攝、以台灣為主題的電影。 ➤訪賓參觀影視聽中心1樓展區 ➤立法委員陳秀寶(右2)參觀3樓時間圖書館 -
查看更多林強配樂搭配花蓮歷史影像,影視聽中心攜珍貴典藏「家庭電影」、台灣紀錄片,前進日本山形影展獲盛讚!
被譽為亞洲紀錄片殿堂的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Yamagat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於10月9至16號登場,今年台灣紀錄片表現亮眼,共有四部作品入圍競賽,創下歷年之最!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aiwan Docs 台灣紀錄片海外推廣平台」亦趁勢與山形影展推動合作,促成「台日家庭電影:小規格、大宇宙」單元,聚焦中心藏品,其中更放映山形與花蓮同樣在1960s拍攝的歷史影像,在此刻更顯珍貴。 影視聽中心與山形影展合辦台灣之夜,擴大台灣紀錄片和影人的國際交流與曝光。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杜麗琴於活動當晚致詞,表示:「非常開心今年可以與山形影展合作特別單元並舉辦台灣之夜,期待紀錄片跨越文化創造的交流與連結。」研究策展處處長林木材則強調,山形影展與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淵源深厚,希望兩者的友誼和夥伴關係能長遠繼續,並歡迎大家參加明年五月舉辦的第十五屆TIDF!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杜麗琴於山形影展台灣之夜致詞(Taiwan Docs提供) 四部入圍競賽之台灣紀錄片團隊也全數到場,包含入圍「亞洲千波萬波」競賽並將於影展世界首映的《烤火房的一些夢》導演Sayun Simung、《侯硐奇譚》導演宋承穎、胡清雅;以及入圍「國際競賽」的《日泰小食》導演冼澔楊、《公園》導演蘇育賢。逾1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工作者與台灣影人齊聚一堂,場面熱鬧非凡。 ➤《烤火房的一些夢》於今年山形影展世界首映。(Taiwan Docs提供) 「台日家庭電影:小規格、大宇宙」單元亦於日前放映完畢,精選去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策畫之「無題之卷:小規格業餘電影,還有其他」單元中的系列作品,放映來自影視聽中心的8mm膠卷藏品,並邀請單元共同策展人史惟筑從旁補充脈絡。片單包含日治時期1935至1943年間鹿港大家族丁家的丁瑞魚醫生,與紀實攝影師許蒼澤於1960-70年代拍攝家人與生活的影像紀錄。動人的日常紀實影像跨越時空,與日本本地的小規格家庭電影遙相對話,活動場場爆滿、獲得廣大迴響。 ➤「台日家庭電影:小規格、大宇宙」單元共同策展人史惟筑開場介紹(Taiwan Docs提供) 此外今年備受關注的節目,還有與花蓮影視基地合作的「重返:山形 X 花蓮1960s」。影視聽中心致力保存影音文化資產,本節目自台影新聞片開放資料庫中擷取1960年代的花蓮切片,將之與同年代的山形市的紀錄影像串連,更邀請到林強為影像配樂,透過與藝術家、音樂家跨界再創作與再詮釋,將藏品轉化為與大眾產生情感連結的影像作品,帶領觀眾重返兩座城市1960s的生活記憶,也呼應近集年臺日經歷重大事件時互助的珍貴友誼。國家影視聽中心Taiwan Docs持續與國際重要紀錄片單位維繫良好關係,透過不同合作管道積極推展台灣紀錄片於海外曝光,並協助台灣創作者踏入國際、建立網絡,進而與產業接軌。更多最新消息,歡迎隨時留意Taiwan Docs官網、臉書粉絲專頁與Instagram。 -
查看更多林強配樂搭配花蓮歷史影像,影視聽中心攜珍貴典藏「家庭電影」、台灣紀錄片,前進日本山形影展獲盛讚!
被譽為亞洲紀錄片殿堂的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Yamagat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於10月9至16號登場,今年台灣紀錄片表現亮眼,共有四部作品入圍競賽,創下歷年之最!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aiwan Docs 台灣紀錄片海外推廣平台」亦趁勢與山形影展推動合作,促成「台日家庭電影:小規格、大宇宙」單元,聚焦中心藏品,其中更放映山形與花蓮同樣在1960s拍攝的歷史影像,在此刻更顯珍貴。 影視聽中心與山形影展合辦台灣之夜,擴大台灣紀錄片和影人的國際交流與曝光。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杜麗琴於活動當晚致詞,表示:「非常開心今年可以與山形影展合作特別單元並舉辦台灣之夜,期待紀錄片跨越文化創造的交流與連結。」研究策展處處長林木材則強調,山形影展與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淵源深厚,希望兩者的友誼和夥伴關係能長遠繼續,並歡迎大家參加明年五月舉辦的第十五屆TIDF!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杜麗琴於山形影展台灣之夜致詞(Taiwan Docs提供) 四部入圍競賽之台灣紀錄片團隊也全數到場,包含入圍「亞洲千波萬波」競賽並將於影展世界首映的《烤火房的一些夢》導演Sayun Simung、《侯硐奇譚》導演宋承穎、胡清雅;以及入圍「國際競賽」的《日泰小食》導演冼澔楊、《公園》導演蘇育賢。逾1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工作者與台灣影人齊聚一堂,場面熱鬧非凡。 ➤《烤火房的一些夢》於今年山形影展世界首映。(Taiwan Docs提供) 「台日家庭電影:小規格、大宇宙」單元亦於日前放映完畢,精選去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策畫之「無題之卷:小規格業餘電影,還有其他」單元中的系列作品,放映來自影視聽中心的8mm膠卷藏品,並邀請單元共同策展人史惟筑從旁補充脈絡。片單包含日治時期1935至1943年間鹿港大家族丁家的丁瑞魚醫生,與紀實攝影師許蒼澤於1960-70年代拍攝家人與生活的影像紀錄。動人的日常紀實影像跨越時空,與日本本地的小規格家庭電影遙相對話,活動場場爆滿、獲得廣大迴響。 ➤「台日家庭電影:小規格、大宇宙」單元共同策展人史惟筑開場介紹(Taiwan Docs提供) 此外今年備受關注的節目,還有與花蓮影視基地合作的「重返:山形 X 花蓮1960s」。影視聽中心致力保存影音文化資產,本節目自台影新聞片開放資料庫中擷取1960年代的花蓮切片,將之與同年代的山形市的紀錄影像串連,更邀請到林強為影像配樂,透過與藝術家、音樂家跨界再創作與再詮釋,將藏品轉化為與大眾產生情感連結的影像作品,帶領觀眾重返兩座城市1960s的生活記憶,也呼應近集年臺日經歷重大事件時互助的珍貴友誼。國家影視聽中心Taiwan Docs持續與國際重要紀錄片單位維繫良好關係,透過不同合作管道積極推展台灣紀錄片於海外曝光,並協助台灣創作者踏入國際、建立網絡,進而與產業接軌。更多最新消息,歡迎隨時留意Taiwan Docs官網、臉書粉絲專頁與Insta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