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訊息EXHIBITION AND EVENT INFORMATION
-
-
|活動|7月盛夏,看電影放暑假
主題影展 出不了國,也想要有一個香頌的夏天 整個7月,法國經典影展:「自由是我們的!」持續席捲大、小影格,1915至1939年間充滿創意與實驗性的法國電影接力上映,新浪潮大師楚浮、高達看的電影,至今仍閃爍著靈光。 諸如超現實主義的電影代表作《安達魯之犬》與《黃金年代》;刻劃新女性的《狂熱》與《遊戲規則》;以及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的經典之作《大幻影》、保有默片橫跨有聲電影痕跡的《自由萬歲》,31部珍貴影像,一網打盡法國電影新浪潮之前的創作精華。 三個重要時間點請你記下來: 7/9(六)15:30,Viva la picnic! 「 狂歡自由」露天電影× 搖擺舞音樂會 Join for Free! 7/16(六)18:00,在《大幻影》映後,由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主講「真實或幻覺:尋找《大幻影》自由的出口」。 7/23(六)17:40,在《瘋狂博士杜伯》+《幕間節目》+《貝殼與牧師》映後,特邀導演黃邦銓分享「永恆的想像:實驗電影幕後花絮」。 奉上影展手冊,所有的好片全部都在這裡了! 電影放送中 台片狂、真實撞擊、電影萬花筒、修復時光,四單元每月嚴選影史寶藏 【台片狂】 選映今年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得主朱延平兩部佳作,包括他執導的首部電影,由一代諧星許不了領銜,在台灣電影新浪潮時期另闢通俗喜劇路線的《小丑與天鵝》;以及朱延平生涯最具影響力的作品,由劉德華、柯俊雄、庹宗華主演,刻劃1950年代泰北孤軍的《異域》。 【真實撞擊】 記錄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現場的《理大圍城》、《佔領立法會》,帶領觀眾深入抗爭前線,直擊人民與國家機器的衝突,見證時代殘酷的面貌,榮獲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華人獎首獎。 【電影萬花筒】 影痴必看的三部經典之作推薦!高捷、林強、伊能靜主演,導演侯孝賢角逐坎城影展主競賽的《南國再見,南國》;橫掃金馬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20項提名,嚴浩執導、三毛編劇、林青霞與秦漢主演的《滾滾紅塵》(數位修復版);以及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作品,莊益增、顏蘭權執導,刻劃台南後壁鄉稻農勞動身影與生命故事的紀錄片《無米樂》。 【修復時光】 盛夏來臨,獻上法國電影新浪潮指標導演艾力‧侯麥的兩部經典數位修復作為消暑良方,《綠光》勾勒單身女性對於愛情的嚮往,輕鬆詼諧的基調,反映出自我追尋與肯定的核心命題;《夏天的故事》則描繪一男周旋於三女之間的戀情,就像布列塔尼的海水那般翻騰不定,青春與愛情的美好及苦澀盡收眼底! 週六Chill電影 大暑來臨前,讓自己泡進電影裡 繼4至6月的味覺主題,7月開始,邀請觀眾透過氣味沉浸電影。我們率先推出導演王家衛奠定其風格的扛鼎之作《阿飛正傳》,演員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梁朝偉星光熠熠,囊括香港電影金像獎與金馬獎等11項大獎,「一分鐘的朋友」、「沒有腳的鳥」等名台詞名場面連發,重看幾遍都不厭倦。 影視聽中心好康再加碼,只要購票觀影,映後我們將致贈電影主題香氛小物一份,將電影的餘味吸進身體,留在心裡。 展覽 走進一幕幕回憶,創造自己的夏天回憶 一樓大廳配合法國經典影展:「自由是我們的!」放映,同步於一樓大廳實體復刻電影中的場景:巴黎鐵塔、香榭麗舍大道、塞納河畔、街邊的咖啡廳與小酒館、社區前的廣場,每一個轉角都可能是故事發生的場景。歡迎你帶著親人、情人、友人,來到這裡創造美好的故事。 二樓記憶迴廊持續呈現「顯影.現聲:台灣影視聽文物展」,以臺灣影視聽百年發展大事記為主軸,輔以影視聽中心珍貴的影像與文物典藏,及當代創作者以電影、電視、廣播媒介性發想的意象裝置,量身打造時空穿梭的鑰匙,開啟影視聽文化陪伴我們的時代回憶。 活動 晝長夜短之際,將時間留給美好的故事 影視聽名人堂分別邀請三位重量級的電視人、音樂人、電影人與觀眾面對面,前中天電視董事長、前東森電視副總經理潘祖蔭主講分享30年的新聞台觀察;音樂人陳明章從電影《戀戀風塵》談電影配樂;導演連奕琦談《華燈初上》的流量密碼,只要加入影視聽中心會員即可免費報名參加! 影視聽中心戶外廣場在7/30(六)及7/31(日)邀請「十二籃品牌主題市集」帶來文創手作與文靑最愛,讓生活中極微小的事物,泛起幸福的漣漪,有手作、二手書、飾品、織品、服飾、藝品等,歡迎到影視聽中心來趟文創尋寶記! 7/31上午11:00更有每月一次的「走走影視聽:職人帶路」,邀你一同漫步於影視聽的時間軸上。聽導覽、看電影、泡圖書館,發現影視聽史寶物,聆聽影像記憶故事。 完整的七月放映與相關活動,都在「ON場館活動資訊」七月號,下載下來,一手掌握影視聽中心的最新消息。 -
國家影視聽中心與北美館合作推出楊德昌回顧展將於2023登場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臺北市立美術館、與彭鎧立女士於5月25日共同簽署「楊德昌回顧展暨《獨立時代》、《麻將》數位修復合約」,預計於2023年7月中旬完整放映楊德昌導演全部作品,並將從兩千多件從未公開過的電影筆記、作品企劃書、劇本、書信、製作文件及眾多影音資料中精選珍貴文物,以「影展X文物」跨域形式呈現楊德昌導演前瞻犀利的創作態度,及其作品至今仍縈繞人心的深刻與雋永。楊德昌回顧展屆時將於國家影視聽中心及臺北市立美術館雙場館同步展映。彭鎧立女士感謝國家影視聽中心與北美館促成這次回顧展並表示,「能在臺北展出,對楊導非常重要,因為楊德昌是非常典型的臺北人。楊導第一次文物的展出在臺北,能符合他的精神、美學,還有作為臺北人的生活哲學,也期待這個展之後能走向國際。」 (左起:北美館館長 王俊傑、彭鎧立 女士、影視聽中心董事長 藍祖蔚) (影視聽中心、北美館宣佈簽署楊德昌回顧展暨《獨立時代》《麻將》數位修復合約)(左起:影視聽中心董事長 藍祖蔚、彭鎧立 女士、北美館館長 王俊傑) 本次合作契機始於2019年,楊德昌導演遺孀彭鎧立女士與當時國家電影中心(現國家影視聽中心)洽談楊導文物寄存事宜,並將楊德昌「新臺北三部曲」之二《獨立時代》(1994)、《麻將》(1996)進行數位修復。彭女士表示有多家國際典藏機構包括哈佛大學圖書館在內,皆表達有意收藏楊導文物,但讓文物留在臺灣,別具意義,而《獨立時代》與《麻將》的數位修復,將是使楊德昌電影作品被完整看見的最後一哩路。「新臺北三部曲」以宏大視野探討政治經濟對文化價值與個人精神狀態的影響。《獨立時代》以荒謬喜劇形式,直面嘲諷邁向資本化邏輯下號稱自由開放的臺灣儒教社會,片中的創作者群像,亦是楊德昌誠實的反身自省。創作生涯跨足劇場的脈絡,在本片有跡可循。而《麻將》則展露楊德昌鮮明的冷峻風格,刻劃都會台北在後殖民全球化情境下的虛無與迷茫,殘酷之餘卻留有一條救贖希望之路。兩部片的膠卷從沖印廠進入影視聽中心時已呈現多處霉斑,部分畫面有明顯水漬和接點痕跡等損傷,《麻將》膠卷則有輕微酸縮跡象,透過數位修復技術,電影將可被還原至當時完成的狀態,讓經典重現。藍祖蔚董事長指出,「感謝彭鎧立女士將文物寄存於國家影視聽中心並讓我們修復《獨立時代》和《麻將》,使這兩部片得以重新上映。這次很榮幸能與北美館合作,將楊導的電影作品發揚光大」。 (《獨立時代》數位修復前後對照) 除了將《獨立時代》與《麻將》進行數位修復,國家影視聽中心也在王君琦執行長的規劃下,以三年多的時間將文物逐一造冊、整飭、數位化、進行判讀研究,並邀請電影學者孫松榮及藝術家王俊傑擔任策展人,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共同合作進行回顧展。王俊傑館長表示,「作為臺灣第一次在美術館舉辦重要電影導演之展覽,意義非凡,除了側重楊導在美學、文化及歷史批判等面向上的重要成就,北美館更將凸顯影片展映型態與當代藝術之間的對話。感謝國家影視聽中心前期的努力與研究,更期待之後能將此展推廣至國際其他館舍展出。」 (左起:影視聽中心執行長 王君琦、彭鎧立 女士、影視聽中心董事長 藍祖蔚) 首次將臺灣導演回顧展搬入美術館,國家影視聽中心與北美館跨域合作 楊德昌導演是臺灣新電影代表人物之一,多次拿下多項國內外大獎,包括第53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儘管於2007年英年早逝,他留下《恐怖份子》(1986)、《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及《 一一》(2001)等重要作品,影響力遍及海內外、跨越世代。預計於明年舉辦的楊德昌回顧展,不僅將全面性的放映楊德昌影視作品,也是臺灣首次以大型藝術跨域展覽形式,在美術館舉行重要臺灣電影導演回顧展,從創作面、精神面、與藝術面的交鋒對話,讓更多人藉由楊導的電影作品與文物看到他的批判哲思與美學創見,從中得到更多的創作靈感與生命共鳴。 (左起:策展人 孫松榮、北美館館長 王俊傑、彭鎧立 女士、影視聽中心執行長 王君琦、影視聽中心董事長 藍祖蔚) 目前國家影視聽中心已完成《獨立時代》數位修復,《麻將》預計於2023年修復完成。在國家影視聽中心、臺北市立美術館、及彭鎧立女士三方共同努力下,已自2021年起,經歷一年多的前期籌備、研究、策劃。預計明年7月於雙館共同展出的「楊德昌回顧展」,除了電影放映及文物展覽,尚有國際論壇與出版,未來也將規劃世界巡迴,讓楊德昌導演先鋒性的創作與無所畏懼的精神,能夠以嶄新的角度與方法再次被世人看見。 -
自由是我們的! 法國經典影展網羅大師級導演經典作品 票券今正式啟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與法國電影資料館(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法國在臺協會(Bureau français de Taipei)共同合作,籌備兩年的「法國經典影展:自由是我們的!」將在6月3日至7月31日於國家影視聽中心新莊場館盛大舉辦。本次影展共將放映31部作品,集結法國二零年代默片與三零年代有聲電影,集合法國大師級導演與經典作品,以「自由」為核心,規劃「自由超越想像」、「她們選擇自由」、「尋找自由出口」等單元,影展票券今(18)日正式啟售!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與法國電影資料館同樣致力於電影修復與放映推廣,而法國在臺協會協助牽線雙方合作,本次繼2019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與法國電影資料館首度於巴黎合作推廣臺灣電影後,2022年再度攜手,促成多部影史經典及法國電影資料館的珍貴館藏於臺灣放映,是國內近年首度策畫法國新浪潮之前的大型法國電影專題。法國電影資料館創辦人昂希・朗格瓦(Henri Langlois)等人於近百年前開始奮力保存與搶救電影底片,成立法國電影資料館,歷經三零年代的默片拋棄潮與二戰時期的納粹銷毀令等,透過積極收集與秘密保存,這些珍貴的影視歷史遺產才得以留存至今。 「法國經典影展:自由是我們的!」邀請對台法兩國電影皆有深入研究的資深策展人倪娃法(Wafa Ghermani)協同策劃。倪娃法深知臺灣人普遍熟悉六零年代的「法國新浪潮」,而本次策展則是特別選映了二零與三零年代法國電影,此年代作品創意迸發、大膽實驗的態度,無疑對新浪潮導演們有著深遠影響,在其影像中皆可窺見傳承氣息,值得在大銀幕上一探究竟。 本次影展精彩節目單元,帶領觀眾看見在一戰後遍地開花,充滿不設限精神的影像作品,除了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導演、藝術家達利(Salvador Dalí)共同編劇的影史教科書經典《安達魯之犬》,酷兒女性導演潔嫚.杜拉克(Germaine Dulac)與殘酷劇場大師亞陶(Antonin Artaud)合作的《貝殼與牧師》,也是本次影展不可錯過的超現實主義先驅作品。精彩片單更從默片時期橫跨至三零年代的有聲電影,聲音技術的巨大改變,讓以奇幻狂想和幽默著稱的默片導演雷內・克萊爾(René Clair),接連創作出音樂喜劇《百萬法郎》、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及首屆威尼斯影展的《自由萬歲》等傑作。同時間,「詩意寫實」派導演面對當時法西斯崛起和二戰前的大環境氛圍,創作風格轉為探索底層人物自由,卻終不敵社會現實壓力,代表導演與作品包括尚・雷諾瓦(Jean Renoir)的《大幻影》與馬賽.卡內(Marcel Carné)的《天色破曉》等。 「法國經典影展:自由是我們的!」將於6月3日展演至7月31日,本次影展活動更力邀重量級音樂人林強、法國音樂家Eric Bijon演奏放映音樂會,以現代樂章與百年前的影像交織碰撞。並開放實體互動展覽、多元講座、映後座談及露天放映等活動,邀請民眾踴躍參與。 「法國經典影展」於5月18日中午十二時起於OPENTIX售票系統正式開放購票,購票網址:https://bit.ly/3yMmoVP 更多訊息請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FilmAndAudiovisualInstitute -
|電影文化平權|我們在電影院上課 (2022年報名已額滿,明年見!)
|揭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設立之宗旨為強化影視聽資產典藏研究修復推廣、實現資產公共化之任務,並致力推動電影文化平權、全齡影像教育。為此,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我們在電影院上課」活動,以提升大眾對臺灣電影的關注與認識,為影像教育及識讀建立支持體系與資源平台。 透過影視聽遺產的可流通性,讓影視聽遺產走入常民生活肌理,增加典藏與社會的接觸,賦予檔案價值新的社會功能和當代的現實意義。期盼將影像教育帶給不同身分、年齡、族群的民眾,推動對社會與文化的影像化思考,培養具有美感和批判力的觀眾。 |對象| 本中心為推廣文化平權開放任何機關、團體、學校:每場參加人數達30人以上始受理報名,人數最高以200人為限,得報名至本中心新莊場館參與「我們在電影院上課」觀影體驗活動。 為擴大觸及文化平權對象,凡屬取得設立許可之公私立兒少或樂齡族群之安置及教養機構、關懷協會,本中心另提供上述單位得申請於單位所在縣市辦理觀影,惟仍須符合以下條件。①可外出之關懷協會 :每場參加人數達20人以上(需須同意與其他團體併團)或達80人以上始受理報名,將安排至鄰近戲院觀影。②無法外出之安置機構:每場參加人數達15人以上始受理報名,將使用機構原有設備播放電影。 |地點| 新莊場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新北市新莊區文藝路2號)。 其他縣市(須符合申請對象資格):由本中心安排交通車接送至該縣市鄰近戲院觀影或使用機構設備播放電影。 |時間| 每場活動約2至3小時,依申請單位選擇影片長度,另加至少30分鐘座談時間。 新莊場館:① 活動公告日起至111年12月9日,每週五下午。② 如申請非週五下午時段,則視影格使用狀況決定是否受理申請。 其他縣市(須符合申請對象資格):活動公告日起至111年10月底止。 |費用| 新莊場館:參與費用全免,申請單位須自行處理交通及保險等其他事宜。 其他縣市(須符合申請對象資格):參與費用全免,申請單位僅需自行處理保險事宜。 |內容規劃| 參與北部「我們在電影院上課」將於國家影視聽中心的大小影廳舉行,為全台同時擁有35mm放映系統、4K高對比RGB雷射放映機、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的專業影廳,提供給觀眾最高品質的觀影體驗。 片單:① 本年度共規劃三個單元主題:「認識影視聽」、「電影美學」及「多元視界」,藉由不同主題帶領觀眾認識影視聽遺產保存、電影美學及多元議題。各單元囊括各類型影片,包含國家影視聽中心典藏修復的經典電影及國內具教育意義之電影作品。②「認識電影」官網推薦片單(限台灣出品電影)③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修復影片目錄④ 其他:「我們在電影院上課」未來將持續規劃更多系列主題及國內影片,如果您的教學方向或希望探討的議題尚不在目前的主題規劃內,或是對於選片有其他想法,歡迎在報名時進行內容提案(限台灣出品電影)。本中心將進行以下評估後,回覆提案是否通過。● 提案內容是否符合影像教育或文化平權宗旨。● 影片版權及放映素材取得之預算及可行性。 每場放映皆會特聘專業講師,透過映前導讀或映後座談帶領大家一起透過各種類型、題材的電影,認識不同的文化與故事,看見他人的生命歷程。 本中心亦有製作「導演開麥拉:認識電影教材組」、「影島:多元社群資源箱」等電影教具箱資源,觀影團體如欲配合放映,提供更完整的影像教育學習內容,可至認識電影官網申請相關資源借用。教具箱租借辦法,請點選文字連結。 一般觀影團體請於活動後填寫本中心回饋問卷,學校團體請帶班老師另行設計學習單提供學生填寫,俾利本中心掌握學習心得與建議,以利未來主題單元規劃及課程設計參考。 歡迎學校於報名時提供教學規劃,與我們共同完成電影教育示範課程。 |名額| 每一單位,每年以參加一次為原則;如報名額滿,將視情況增加場次或提供明年度優先報名之權利。 新莊場館:本年度辦理20場次,另為回饋新北市民,設址於新北市之各級學校及機關團體可享優先報名,並有10場次保證名額。 其他縣市(須符合申請對象資格):本年度辦理16場次,無法外出之安置機構、可外出之關懷協會各辦理8場次。 |申請方式| 需於活動日至少1個月前完成申請。 請填寫網路報名表單,請點選 文字連結,將於收到報名申請後三個工作天內回覆email,如未收到回覆,請洽詢國家影視聽中心推廣教育組賴小姐02-8522-8000#6204/[email protected](新莊場館);張小姐 02-8522-8000#6206/[email protected](其他縣市)。 |須知| 報名成功後切勿任意缺席或無故取消。若遇不可抗力因素須取消,請主動於活動日二週前告知,以利主辦單位作業。未遵守者,日後報名本活動將延後錄取順位。 活動拍攝之照片將用於本中心之網站、粉絲專頁、刊物等實體及網路等平台,如無法公開肖像,請提前告知。 本中心保留活動修改權利,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疫情變化,遵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縣市政府發布防疫政策進行調整。 如報名成功後仍需更改時間,最多以2次為限。 ◉—主題片單參考—◉ |單元一:認識影視聽|從國家影視聽中心自製、典藏保存及數位修復的電影,認識影視聽文化遺產是如何被保存、修復或再生運用,藉由這個單元主題帶領觀眾瞭解影像保存的意義與重要性。 ※影片推薦:● 1979年出品;2018年本中心修復:《空山靈雨》#胡金銓 ● 1994年出品;2015年本中心修復:《超級大國民》#轉型正義● 2019年本中心自製紀錄片:《數電影的人》#膠卷保存與修復● 2019年本中心與金馬學院、公視合製系列短片:4X相識《前世情人的情人》、《阿嬤的秘密》、《燒肉粽2019》、《隨片登台》 |單元二:電影美學|電影又稱第八藝術,電影美學探討電影藝術、銀幕形象的審美特質。此單元主題將帶領觀眾一窺電影裡的鏡頭語言、場面調度、剪輯、聲音、表演、編劇等面向,提升影像美學的賞析能力。 ※影片推薦:● 1964年出品;2019年林強全新配樂:《台北之晨》#仿紀錄片 #聲音● 1965年出品;2016年本中心修復:《地獄新娘》#台語片 #文學改編● 1991年出品: 《推手》#影像構圖 #剪接 #數位修復● 1986年出品:《戀戀風塵》 #台灣新電影 #鏡頭語言 #數位修復● 2014年出品:《KANO》#鏡頭語言 #美術設計● 2017年出品:《擬音》#紀錄片 #聲音● 2017年出品:《血觀音》#表演 #美術設計 |單元三:多元視界|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充斥各種影像,在影像世代成長的我們,透過影像理解世界、建立價值觀。此單元主題藉由電影展開對話,在關注社會各式議題的同時,探討不同年齡、族群、性別、身份的人如何面對當代議題及不同文化的差異。 ※影片推薦:● 1967年出品;2017年本中心修復《三八新娘憨子婿》#自由戀愛 #台語片● 1980年出品;2020年本中心修復《未婚媽媽》#女性成長 #身體自主 ● 1992年出品:《青少年哪吒》#邊緣人物 #自我認同 #數位修復● 1993年出品:《囍宴》#文化衝擊 #性別議題 #數位修復● 2010年出品:《台北星期天》#文化隔閡 #族群議題 ● 2014年出品:《不能沒有你》#弱勢族群 #媒體素養● 2015年出品:《靈山》#紀錄片 #族群議題 ※推薦影片簡介,請點選上方文字連結或下載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