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訊息EXHIBITION AND EVENT INFORMATION
-
-
國家影視聽中心《鬼店》迎客 庫柏力克專題放映驚夏開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以下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與華納兄弟聯合舉辦「史丹利.庫柏力克專題放映」8月5日盛大開幕,恰逢農曆七月,以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恐怖經典《鬼店》掀開序幕,電影放映前特別還原本片最具代表性的情節之一「哈囉唐尼,快來跟我們玩!」將牽手並肩站的鬼魂雙胞胎姊妹、小男孩帶進影廳,以創意行動演出讓觀眾試膽挑戰驚嚇指數,參與民眾也用心扮裝Cosplay,身著純白吊帶褲裝、黑禮帽、軍裝、雙胞胎洋裝、牛奶等經典符號,一同向史丹利.庫柏力克作品致敬,滿場觀眾齊聚在大銀幕集體感受影史大師跨時代的震撼與傳奇。 ▲影迷身著《發條橘子》經典元素向庫柏力克致敬 開幕片《鬼店》被AFI美國電影學會選為影史百大驚悚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失意的作家傑克為擺脫寫作瓶頸,一面也貼補家用,接下了看管冬季封閉的山區旅館工作,並帶著妻兒來此。這裡曾發生警衛發瘋殘殺妻女後自殺的懸疑血案,傑克起初不以為意,但隨著戶外大雪紛飛,困在偌大而空無一人的旅館中,家人遇見各式怪異幻象,他逐漸感受到超自然的存在,精神狀況也越發詭異,陷入了瘋狂。 國家影視聽中心一樓大廳也設置了小型海報劇照展,以《鬼店》為引,重現片中詭譎的花紋地墊、驚悚斧頭劈砍等經典場景,並分別展出5部電影的珍貴劇照,希望陪同大家走進庫柏力克富涵個人觀點與哲理的傳奇電影世界。本次除了場景的重現讓大家身歷其境外,也特別展出國家影視聽中心藍祖蔚董事長二十年前親自編輯的庫柏力克專題報導文件,非常值得一看。 ▲國家影視聽中心庫柏力克海報劇照展 本次專題放映集結史丹利.庫柏力克五部經典電影《鬼店》、《2001太空漫遊》、《發條橘子》、《金甲部隊》、《大開眼戒》,叩問人類面對科技、戰爭、體制、社會錯綜的探尋。海報套票在票券開賣當日即搶手完售,門票售出將近9成,打入Netflix全球觀看數前十的年度熱議國產鬼片《咒》導演柯孟融也在開幕前夕錄製影片,讚聲表示「非常經典的大師級作品,推薦大家去國家影視聽中心一探究竟!」 系列講座方面,包括邀請到文字工作者葉郎於8月7日主講「假如庫柏力克開了Instagram帳號:那些經典電影背後的相簿」,將以庫柏力克創作生涯的起點「攝影」為引介,建構一個環繞著庫柏力克的相片宇宙為題與聽眾交流。此外還有8月6日《發條橘子》、8月14日《2001太空漫遊》二場放映次的映前導讀及映後座談,由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擔綱講者,探討音樂、蒙太奇、藝術以及哲學這些元素,如何被庫柏力克融入在他的電影中,並昇化為屬於他個人風格的美學,帶領聽眾進入庫柏力克無與倫比的電影世界。 本次專題放映於8月5日至14日在國家影視聽中心隆重登場,戲迷可以重溫影史大師傳奇之作,共同回憶這些經典傑作如何撼動世界。 -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異動 王君琦歸建、李智仁接任 期許推動文化內容發展並形塑品牌定位
行政法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第一屆第十三次董事會正式通過王君琦執行長歸建東華大學案、及新任執行長提名案,由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金融創新研究中心執行長李智仁博士接任。新任執行長李智仁涉足產、官、學、研,經歷完整豐富,長期關注公共事務,並致力於文化公益事業之擘劃與推動。李執行長履新後將發揮其金融、法律、企管及文創等跨領域之專長,進一步讓臺灣影視聽資產多元轉化以利推廣近用,實現臺灣影視聽資產活化再利用的最大效益,並將穩健落實國家影視聽中心做為文化行政法人的內部專業治理與制度建構。 李智仁曾任第一屆行政法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監事、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Taiwan ICDF)諮詢委員、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管理會委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修法委員、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政策顧問、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以及國內外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等職。李執行長曾參與文化內容策進院之籌備工作,熱衷投入文化資產保存及國家文化記憶庫之推動,對於文化政策與事務極為熟悉。 李智仁表示,國家影視聽中心由財團法人轉型成為行政法人,在組織運作與行政作業上經歷了諸多挑戰,未來除了持續深化中心之專業外,也期待推導文化內容之應用及產業發展,並形塑影視聽中心之品牌定位。 王君琦自2019年8月自國家影視聽中心前身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時期接任執行長,任職期間完成組織升格轉型及新莊場館搬遷計畫,並在新館落成後以其自身專業策劃常設展及多檔主題影展。國家影視聽中心未來將持續保存與修復臺灣電影、電視、廣播等重要文化資產,同時透過典藏與研究讓各界了解影視聽與臺灣社會的互動發展。此外,也更進一步透過教育推廣及文化輸出傳播等面向開拓各種可能性與當代影響力。今(2022)年下半年,國家影視聽中心將陸續推出「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台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影展」等專題放映計畫,以用心及專業的態度守護臺灣影視聽文化資產,豐富並活化臺灣影視聽資產之價值。 -
楊凡「芳華虛度」影展 獻給影迷的七封情書 9/23起國家影視聽中心與威秀影城限定登場
由CATCHPLAY及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楊凡「芳華虛度」影展,將在9月23日至10月6日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與威秀影城限定上映,本次影展包含七部楊凡導演經典作品,包括《繼園臺七號》、《玫瑰的故事》、《海上花》、《流金歲月》、《妖街皇后》、《美少年之戀》與《淚王子》,楊凡導演形容:「芳華虛度影展挑選了塵封多年的七封書信,展開影迷與我能共同擁有的私密空間,獻給親愛的影迷,仔細品嚐,暗自解讀。」楊凡「芳華虛度」影展預告(https://youtu.be/_d-P-1HvjZU)。楊凡導演的「芳華虛度」影展由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編劇獎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打頭陣,影后張艾嘉、趙薇、林德信、吳彥祖、馮德倫、張孝全、林德信等巨星獻聲,為楊凡導演首度跨足動畫並在國際各大影展大放異彩的動畫長片配音。 ▲《繼園臺七號》劇照(CATCHPLAY提供) 本次影展亦可回味楊凡導演過去幾部經典作品,包括由周潤發、張曼玉首次合作主演的經典愛情文藝之作《玫瑰的故事》(1985);張艾嘉、姚煒、鶴見辰吾詮釋淒美懸疑的三角關係的《海上花》(1986),全片在澳門拍攝,重現澳門八零年代風貌;《流金歲月》(1988)封存了張曼玉、鍾楚紅兩位影壇天后青澀模樣,講述一對好友從十七到二十七歲的時光與人生際遇;引起國際影壇矚目的跨國酷兒電影《妖街皇后》(1995)則細膩刻劃跨性別者的內心世界。 ▲《流金歲月》劇照(CATCHPLAY提供) 由林青霞旁白帶出故事的《美少年之戀》(1998),是吳彥祖出道之作,不僅被譽為BL始祖電影,也記錄了馮德倫、舒淇的盛世美顏;此外,在國家影視聽中心也將獨家放映中心所典藏35毫米膠卷版本的《淚王子》(2009),該片改編自台灣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真實故事,曾獲邀參加第66屆威尼斯影展,引發國際媒體好評。 ▲《美少年之戀》劇照(CATCHPLAY提供) 楊凡導演表示,這七篇塵封多年的情書,各有不同含意,《玫瑰的故事》是不倫之戀的情書;《海上花》是一封封寄不出去的情書;《流金歲月》是友誼昇華之後的情書;《妖街皇后》是一個虛幻筆友的慾望之書;《美少年之戀》是令人落淚的絕望之書;《淚王子》終場是一封又一封觀眾不能理解而作者又極端自我陶醉的情書;《繼園臺七號》則是楊凡導演對香港及電影的終結愛的美敦書。 ▲《淚王子》劇照(CATCHPLAY提供) 獻給影迷的七封情書,楊凡「芳華虛度」影展將於9月23日正式登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楊凡「芳華虛度」影展票券,預計於8月25日於OPENTIX售票系統正式開放購票,更多場次、相關活動及講座資訊,將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官方網站及官方粉絲專頁宣布。其他電影相關資訊請上(https://theatrical.catchplay.com/Movies/yonfanfilmfestival)或CATCHPLAY臉書。 -
緬懷臺灣電影教父逝世一周年 國家影視聽中心籌辦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
致敬「臺灣電影教父」李行導演逝世一周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規劃「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精選放映10部李行導演代表作及紀錄片,隨著一代宗師超過40年的電影生涯,進行一次臺灣電影史的小型巡禮,同時舉辦實體及線上文物展,緬懷李導演自政宣道德電影,走向商業多元的步伐與嚴謹製片的美感風範。「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將於8月19日至9月4日於國家影視聽中心登場,免費索票入場,8月5日起開放OPENTIX系統線上索票。 ▲1977年李行導演工作照 李行導演(1930-2021) 在華語電影圈有「臺灣電影教父」之稱,曾五度提名、三度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1995年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特別獎。他的創作生涯始自1950年代台語片時期,歷經健康寫實與政治宣傳電影的彩色美學技術創新、瓊瑤電影的再創風潮。作為臺灣大片導演最具代表人物之一,李行導演始終秉持寓教於樂的精神,創作出既符合當年國家政策宣傳方針、關懷本地風土,又滿足市場需求的台灣電影,其作品在當時叫好又叫座,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選映李行導演市面上難得一見的作品,他的8部代表作及2部拍攝李行導演的紀錄片,其中包含國家影視聽中心數位修復以及最新數位掃描的作品,本次將大銀幕重現《玉觀音》、《秋決》、《汪洋中的一條船》等臺灣片場美術的巔峰代表作,展現一代電影教父引領產業龍頭的大家風範。 ▲1969《玉觀音》劇照 上映至今60年、李行導演早期的臺語喜劇片《兩相好》(1962),以充滿國臺語雞同鴨講的諧趣,用家庭與愛情來處理敏感的省籍議題;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四項大獎《養鴨人家》(1964),突破政宣劇情片窠臼,以農業改良為題展現「健康寫實」的創作風貌;影史較少討論的傑作《玉觀音》(1969)改編自知名劇作家姚一葦的彩色古裝悲劇,由鮮少現身彩色國語片銀幕的台語片女神白蘭飾演女主角,更獲得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誇讚營造意境極美。 ▲1974《海鷗飛處》劇照 李行導演亦帶領兩個時代的瓊瑤作品改編風潮,第一部改編瓊瑤小說搬上大銀幕之作《婉君表妹》(1965)闡述少女婉君徘徊在多種人倫情理間的內心掙扎;橫跨臺北、香港、新加坡三地斥資拍攝的《海鷗飛處》(1974),串連女主角甄珍三個不同的形象,不僅催生鄧光榮與甄珍成為第一對瓊瑤電影情侶檔,李行導演、瓊瑤故事、張永祥編劇與賴成英攝影的組合,更是當時的賣座保證。 ▲1972《秋決(數位修復版)》劇照 國家影視聽中心數位修復完成的《秋決(數位修復版)》(1972)以死牢一方庭院裡的春、夏、秋、冬,寓意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倫常觀點。當年紅遍半邊天、由秦漢與林鳳嬌主演的勵志神作《汪洋中的一條船(數位修復版)》(1978)講述不良於行生活困苦的鄭豐喜衝破阻力,與妻子相戀結婚。集聚電影菁英原著小野、編劇兼副導演侯孝賢的《早安台北》(1979),突破舊有的電影風格,完成一幅洋溢著青春悲喜的城市風情畫。李行以《汪洋中的一條船》、《小城故事》及《早安台北》,連續獲得1978至1980年的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創下臺灣影史上至今無人能破的紀錄,達到李行導演生涯的巔峰。本次也將播映何平執導的紀錄片2000年的《李行和他的行李》和2021年的《行影.不離》,兩部片相隔20年紀錄同一位導演70歲、90歲的生活及理想,藉著李行永不停歇的步伐和同時代影人的見證,略觀臺灣電影不同時代的風華與挑戰再生。 配合本次紀念影展,國家影視聽中心亦規劃實體文物展與「臺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線上展覽,展出李行導演所捐贈的典藏文物與檔案史料。2023年更將整合李行導演文物,出版圖文專書,從其作品及文物看見台灣常民生活的緊密連結,如何為台灣電影創造出藝術性與商業性兼具的佳作。 「李行導演回顧紀念影展」於8月19日至9月4日為期三周共放映,8月5日週五12:00起,開放OPENTIX系統線上免費索票。現場保留部分票券,可於每場次開演前一小時,至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北市新莊區文藝路2號)一樓服務櫃台索票,每場次票券有限,索完為止。更多場次、相關活動及講座資訊,將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官方網站及官方粉絲專頁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