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訊息EXHIBITION AND EVENT INFORMATION
-
-
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記憶‧台北─時光電影院」 邀請大家與過往的影像相遇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致力於保存臺灣全民影像記憶,響應九月國際失智症月以及十月世界影音遺產日,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攜手合作,於昨日(5)召開記者會,呼籲大眾重視影音資料保存全民記憶的重要性及正視人口老化,延緩失智的議題。 ▲與會民眾大合照 九月八日至十月三十一日每週一下午在臺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舉行「記憶‧台北─時光電影院」系列活動,邀請大家透過電影欣賞、映後座談、地景導覽、工作坊,回望電影中的臺北,創造不同世代對於城市、影像記憶的對話。本活動以「記憶」為主軸,期待透過回望電影保存的影像記憶,喚醒觀眾的生命記憶,進而形塑臺北城市的全民記憶。電影欣賞之外,將邀請講師分享電影拍攝背景、文史工作者分享城市變遷與地景差異,以及安排電影地景導覽,帶民眾走進影片中的拍攝地,實際比對今昔差異。更有電影記憶工作坊,加強電影帶給民眾創意學習、豐富藝術生活的連結。 ▲國家影視聽中心副執行長陳德齡 國家影視聽中心副執行長陳德齡表示:「這個活動是希望大家找回記憶,對於台北的記憶或是個人生命記憶的重新拜訪。國家影視聽中心在過去七、八年來在做的重要事情是修復台灣影視內容的文化資產,因為早期膠卷放映過後,會產生刮痕,甚至會有酸化、裂化、發霉的情況。這些膠卷放映完之後,可能被不經意地丟棄,中心把它們搶救回來,在專業的片庫保存起來。今天這些電影重新和各位相遇,我們稱它為記憶工程。各位的記憶跟這次的電影重新相遇之後,個人記憶就會再現。城市、台北的集體記憶也好,都是台灣重要的影視文化的集體重建。中心希望推動文化平權,電影不只在電影院,也需要走入民間、走入社區,有更多跟社會的,不同年齡、不同族群、不同性別,甚至不同地域的觀眾可以相遇。」根據衛福部110年統計,台灣已經近30萬人罹患失智症,目前失智症雖無法治癒,僅能藉由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控制及延緩退化。觀看電影可讓失智者回想起過去的生活與經歷,重拾往日青春美好記憶,照顧者亦可在陪同過程中獲得喘息,瞭解失智症的非藥物治療與相關失智友善資源的運用。另外將透過工作坊鼓勵長者分享自身生命經歷,發揮創齡精神激發創造力,盼藉此讓長者走出家門、與他人互動、達到青銀共融、活躍老化、銀髮樂活、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認知、創造失智友善環境等目的。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鄧世雄執行長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鄧世雄執行長表示:「這系列的電影經過挑選、最能夠反映老台北、台灣過去的情況,大家看了能夠引起一些美好的記憶,懷念年輕時候住過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人活到老,要健康的話除了要運動,也要動動腦,更要常常出來走走、交交朋友、聊聊天、參加活動,這是非常重要的。多運動、多動腦、多互動,這三動可以預防跟延緩失智症,看電影就是很適合的活動,看完以後大家可以彼此分享討論。」呼應主題「記憶.臺北」,本次放映8場電影皆在臺北拍攝取景,不僅能夠一窺早期臺北城市風光,也可以看見城市與時代的演變,包括經典數位修復的黑幫電影《少年吔,安啦!》、寶島歌王文夏主演「阿文哥流浪故事」系列電影唯一完整保存的《再見台北》、李安導演父親三部曲之一刻劃家庭親情及世代隔閡的《飲食男女》、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的《天馬茶房》,以及白景瑞導演於1964年拍攝紀錄臺北城市地景的《台北之晨》(林強配樂版)。此外,也精心挑選近年國片,包括由豬哥亮主演穿越至1920年代的《大稻埕》、《台北愛情捷運》系列首部曲《大橋頭的戀愛夢》、臺灣和瑞典首度跨國製作的《霓虹心》等。 ▲《少年吔,安啦!》男主角顏正國 《少年吔,安啦!》男主角顏正國表示:「電影是一個人與人之間最好溝通的方式,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電影。當年《少年吔!安啦》一直沒辦法讓大多數人接受,因為這類型片在當時並沒有那麼開放,現在民主開放自由,很多類型片就會讓時下的民眾去接受藝術創作。然而看電影最好就是全家人一起看,就會有共同話題。」「記憶‧台北─時光電影院」活動均為免費報名參加,邀請民眾踴躍參與,座位有限,報名請至國家影視聽中心官網或親臨臺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諮詢專線02-2361-0666林小姐。 -
影視聽中心委託白輻射影像設計之品牌規劃榮獲「2022年金點設計獎」
影視聽中心委託白輻射影像設計之品牌規劃榮獲「2022年金點設計獎」,設計團隊以建築輪廓為發想,以帶有未來感的流動時間軸,將主視覺標誌化作故事與時間的動態蒙太奇。 2022金點設計獎即將邁入第三階段評選,決審將於9月21、22日線上辦理,屆時將選出象徵最高榮譽的「年度最佳設計獎」及「年度特別獎」得主,入圍名單於10月初公布,期待本中心之企業識別能再獲殊榮! 獲獎介紹頁面:https://reurl.cc/rR3VzN 金點設計獎介紹 「金點設計獎」(Golden Pin Design Award)在1981年創立於台灣,現由「台灣設計研究院」(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 TDRI)辦理獎項與策劃頒獎典禮及相關活動。2014年起開始走向「全球華人市場最頂尖設計獎項」的新定位,為華人設計產業取得發言權,並自2015年起,金點設計獎品牌針對不同目標族群分設「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及「金點新秀設計獎」等三大獎賽,旨在褒揚傑出的創新設計產品與作品。 透過金點設計獎的專業肯定,鼓勵企業重視產品設計與研發,以設計力增加品牌的附加價值;同時更為消費者與市場提供優質設計的認證,進而提升全民對於設計價值與設計美學的認知,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品質。 -
台影新聞片及相關文物遺產入選「第三屆世界記憶國家名錄」
影視聽中心所典藏之台影新聞片與紀錄影片,年份橫跨1946年至1980年代,無疑是台灣最重要的影音遺產。 「台影」早期全稱為「台灣省新聞處電影製片廠」,是三大國營片廠之一,由於隸屬於國家之特殊身份,主要任務為設置新聞片、紀錄片與教育影片,早期常常肩負政府許多政令宣導、教育識讀、時代紀錄的任務,因此題材與內容,可說包羅萬象,包括文化、藝術、娛樂、生態、產業、國防、外交、教育、體育、建設等等。 以1950至1960年代為例,就有大批農業改革與衛生教育之影片,像是台灣第一份營養午餐、西螺大橋的興建、如何預防傳染病、三七五減租等等題材,輻射出當時「美援時代(中美合作)」的各種時代樣貌;同時,也記錄了每一年的總統閱兵大典、運動會,甚至是蔣中正華誕大壽、因病崩殂,中正紀念堂動土與開幕等等政治印記;也還有站在國家立場所關注的,關於民生、社會、文化等各種重要紀錄。 這些上萬筆的動態影音、文物和文件檔案,在影視聽中心極為有限的人力和資源下,逐年被數位化,讓公眾得以檢索利用,但仍未全部完成,是一個龐鉅的資料庫工程。而影視聽中心除了曾在2010年出版《台灣有影—台影新聞片中的電影》一書外,在2014年也透過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時光台灣:1951–1965」單元,對這批影像重新進行策劃展映,深掘其背後重要的台灣歷史;2018年更和公共電視合作,邀請14位導演利用這批檔案影音(archive footage)重新進行創作,完成「時光台灣:翻檔案」企劃之13部短片,其中有多部作品受邀並入圍國際影展,此企劃同時入圍該年金鐘獎的「節目創新獎」。 台影新聞與紀錄片的特殊產製過程與時代意義,對台灣來說可謂獨一無二且有無可取代的價值。這批影像記錄了跨時代的演進變化,也涵蓋台灣在民主、文化、歷史發展時的每一步印記。而當年以「膠卷」作為紀錄媒材,在永久保存上,必須在恆溫恆濕的典藏條件以避免發酸發霉,保存與數位化即是無比迫切的工作。 推薦人同時也是本中心研究發展處處長林木表示:「本人欣見台影新聞與紀錄片能被登錄『臺灣世界記憶國家名錄』,這份殊榮恰如其份地彰顯其意義與價值,也肯定其作為國家記憶、全民記憶的重要性。」 此批紀錄遺產為1946年至1980年代初期之台灣新聞片、劇情片、社教片、電視短片、紀錄片、宣導片膠捲,數量達17,501本,素材包括底片、拷貝。新聞內容涵蓋政治、社會、文化、藝術、民生等領域之活動紀錄,播送範圍包含國內及海外地區,影響範圍廣大,實屬全民記憶之一部分。紙質類文物創作類資料包含劇本、分鏡劇本、對白本、本事等9箱、公文文件83箱(民國54-87年)、圖書剪報3箱、攝影類資料(包含底片與相片)5 箱、宣傳資料1箱、外文創作資料4箱、立體文件1箱、劇照1箱等。 第三屆世界記憶國家名錄發表會開幕影片:https://youtu.be/q02RCNDwkFQ -
《獨立時代》4K修復版威尼斯影展世界首映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前進水都
第79屆威尼斯影展於8月31日盛大開幕,今年入選影展及市場展的台灣團隊,將陸續出席威尼斯影展各項首映及市場展活動。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以下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自主修復楊德昌導演《獨立時代》入選本屆影展官方單元「威尼斯經典」(Venice Classics),9月6日《獨立時代》修復版將於麗都島上Corinto廳(Sala Corinto)舉辦世界首映,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李智仁將率團代表修復單位,偕同楊德昌導演遺孀彭鎧立女士出席本場首映。 在國家影視聽中心與彭鎧立女士的聯手推動下,《獨立時代》由台灣本土自主修復,以國家影視聽中心自家專業設備、技術人員完成浩大的數位修復工程,這也是繼2016年胡金銓導演《山中傳奇》修復版入選威尼斯影展後,再次有台灣修復作品入選歐洲三大影展,證明台灣傲人的修復成績。而今年適逢楊德昌導演逝世15週年,4K修復版在威尼斯影展首映更具意義,本片屆時將與小津安二郎《風中的母雞》、彼得格林納威《繪圖師的合約》、帕索里尼《定理》等傳奇大師名作,共同角逐此觀摩單元頒給最佳修復影片的「威尼斯經典獎」(Venice Classics Award)。 國家影視聽中心執行長李智仁表示:「《獨立時代》是楊德昌導演將視角重置於當代台北、突破自我風格的創作轉捩點,此次入選威尼斯影展的成績,加深我們推動明年楊德昌回顧展的信心,也使影視聽中心自主修復的實力,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感謝彭鎧立女士慷慨授權修復,讓新一代影迷得以重溫楊德昌作品的魅力。」 本屆入圍影展各單元及參與市場展的台灣作品相當多元,共兩部國際合製長片《For My Country》、《The Last Queen》分別入圍官方「地平線」及會外「威尼斯日」競賽單元,數部台灣VR作品入圍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此外,台灣更是本屆威尼斯市場展(Venice Production Bridge)主題國之一,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將赴「沉浸式內容市場」設立台灣館,主辦一系列專業交流活動。國家影視聽中心代表團將深入參訪影展現場,觀察國際影視趨勢,思考如何將創新內容結合經典電影資產,與文策院等友好機構一同拓展台灣電影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