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S

Library Fan Club 2024 Session.5

講座資訊

講座日期:2024年12月21日 14:00~16:00
講座地點:國家影視聽中心多功能室(新北市新莊區文藝路2號1樓)
講座主持:陳煒智、沈欣柏 ;與談嘉賓:羅仕龍、蒲鋒
參加資格:不限
索票時間:即日起至活動開場(12/21 14:00)為止
入場方式:現場憑報名成功之QRcode入場 (13:45開放入場)。講座開始時(14:00)未到者視同未報名,將取消資格,並開放現場民眾依序入場
退票辦法:若報名成功,卻因故無法參加,請務必於演出前於系統上取消報名,或聯絡【時間圖書館】為您服務,服務電話:02-85228000#3212,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

主題簡介

武俠片與文藝片,是通俗電影的兩大類型。刀槍拳腳下的世界,確實與談情說愛的故事完全不同:那是動與靜、力與美、粗獷與婉約、豪氣與柔情的反差。在華語電影史中,卻有不少導演身兼兩者,各有佳作;而這些出自文字語言的作品,在導演的編導巧手下,在銀幕上迸射出亮眼光芒,成為導演引以為傲的絲毫不受題材背道而苦。我們不禁想探問:由同一導演所拍攝的「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武俠」、「文藝」片,是否仍是斷然二分的類型電影?在這些相「異」的題材中,是否會有導演的「同」;而在導演的「同」中,這些作品是否體現出了導演的「異」?甚或,電影如何對文學做改編,是否超越原作、如何超越?

一位導演,本身就含納自己的風格與特色,但那是以統一、綰合的前提下,所展開的精彩視野。如此視角下的導演研究,可以讓後人得以一覽該導演的創作理念、並以一統想法貫穿解讀該導演的過往作品。

不過,陽光越強,陰影越黑,越強烈的統一視野,就越會因此隱蔽導演創作主旋律的弦外之音。這些弦外之音有些動聽,只是受制於主旋律過於強烈,因而不被人類的記憶所保存;有些或許會隨歷史的視野所淘汰,但卻是該導演創作史中的嘗試、異音,對後人瞭解該導演的養成與陶冶都是重要的資材。或是滋養,或是認清,這些不同於主要創作理念的作品若只以主幹分岔的旁枝來理解,便顯得過於輕率──導演的成長歷程是有機、活跳豐富的,並不能單純以同一概念理解。

因而,透過同一導演所執導創作的武俠片、文藝片,我們便可容納同一導演的主旋律與弦外之音,盡情享受其創作歷程鋪陳而出完整樂章。

在本次精選的港台導演群中,這兩大類型作品除了導演自己的異同之外,更含納了相生相倚的可能;細觀不同導演對自己武俠、文藝的表現,我們只能感嘆,創作的極限唯有創作者才能界定,而創作力更可超越極限,將歸納攪亂、讓統整失序,最後發現,只有創作者才得以真正的界定他自己。

臺灣:李安、侯孝賢、虞戡平

先從李安談起。《臥虎藏龍》(2000)改編自王度盧的武俠小說,然而,在一段由青冥劍引發恩怨情仇的故事裡,李安一改腥風血雨的江湖,觀眾不難發現這部電影其實聚焦於「愛情」:李慕白耗盡最後一絲力氣也要表明對余秀蓮的愛意,羅小虎對玉嬌龍的癡情,玉嬌龍對李慕白的愛慕以及真情,甚至護衛領頭劉泰保也與補頭蔡九的女兒孕育了一段情;甚至,刀光劍影場面的看點不是緊張刺激的打鬥,而是玉嬌龍的「躁進」、李慕白與余秀蓮對她的「禮讓」,這是一段由武俠刀劍建構而成的文藝戲。因而,《臥虎藏龍》是文藝還是武俠片?對照到《色戒》(2007),王佳芝與易默成的交手,諜對諜,情對情,在細膩且矛盾的相處中,兩人各懷心思;更進一步說,在日軍佔領下的上海,又何嘗不是臥虎藏龍的江湖?《色戒》改編自張愛玲名著,當是文藝片的質地,但在李安的鏡頭下,愛情與江湖交織,難分難捨。

來到侯孝賢。做為臺灣新浪潮電影的第一批創作者,侯孝賢的作品肯定以文藝片為主軸。《冬冬的假期》(1984)透過小學孩子的眼光,觀看一個在他生命中烙下深刻記憶的暑假。那是一個普通的夏天,但他見識到了成人世界的責任、委屈、難解、悲苦與無奈;在外公家遇到小舅與他女朋友、瘋女寒子、外公與外婆,以及所經歷的一切,在稚嫩的眼睛下,一切好似疏離,但卻又深深刻畫進自己的成長經驗裡,在侯導的調度下,那是一個「成長」的夏天。侯孝賢以關懷的鏡頭細細刻畫冬冬所見的人事物,這樣的精神來到了《刺客聶隱娘》(2015),讓原本為武俠故事的原著,搖身一變成為具有細膩文人質地的武俠片。《刺客聶隱娘》所關心的,反而是纖細的場景與美術,一洗刀光劍影的血腥與勾心鬥角的險惡,侯孝賢將他的關懷鏡頭帶入武俠故事,奏出迥然於武俠片歷史上的異音。

以《搭錯車》(1983)聞名於華語電影史的虞戡平,竟然也會有武俠作品。改編自古龍小說的《要命的小方》(1979),是虞戡平唯一一部的武俠片,也是他初出茅廬之作。原著讓小方處於各式困境之中,生存的、信任的、背叛的、猜疑的;然而,當他脫出困境之時,卻旋即回到另一個困境之中,如此的小方,是否要命?然在虞戡平改編下,故事搖身一變,成了厭棄江湖險惡的作品。殺手小方被孟月欣所殺,但孟月欣竟是他先前奉命暗殺全家之武林盟主孟世龍的女兒;小方雖是一念之仁救了月欣,但身為兇手的事實仍不變。最終,小方以聲音誘導眼盲的月欣刺死他自己,而看盡江湖恩怨仇殺的月欣對現世感到失望,亦自刎隨小方而去。終結武俠江湖世界的恩怨情仇,小方與月欣走向了永恆。《兩個油漆匠》則改動黃春明的原著,讓其中一位油漆匠成為退伍老兵,另一位則是北漂的原住民青年,以兩人被民眾誤以為嘗試自殺的始末,探討臺灣於解嚴後的社會氛圍,並關懷弱勢團體。是否可以說,「顛覆」是構成虞戡平導演創作的主動機?

香港:王家衛、許鞍華

王家衛《東邪西毒》(1994),顛覆金庸原著,亦顛覆武俠片的包袱或公式,少了武林盟主、絕世武功,王家衛或許想要探究「東邪」、「西毒」、「獨孤求敗」的前傳,他更專注在這些角色之間的「愛」與「殺」,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前情與舊恨,以及自身的缺點與盲區;脫去了肅殺鐵冷的武俠刀劍爭鬥,王家衛直探角色的心境與處境。劉以鬯的名著《對倒》,看似是一部都會男女相會的故事,但故事核心卻直指香港的社會環境與人文風情;經由王家衛改編為《花樣年華》(2000),卻成了展現細膩婚外情與幽微情愫的意在言外之作。唯美的影格,符號化的場景,王家衛讓文藝片有了不一樣的獨特述說語言。

談現當代香港電影,不能不談許鞍華。無論九七前後,無論合拍片大潮與否,她自投身影壇之初,就不停關照著自己置身的當下,以及文化記憶、甚至想望裡的那個夢中、理想中、現實中的中國。

本次的允文允武導演專題,聚焦在她身上,恰似明鏡,照映了一個創作者屬於最自我的創作理想,以及她所身處的大環境賦予的期許、產業的運作機制,乃至於最終成品問世的失望。這一份失望,從1980年代中期和後期,延續幾十年,在今日此刻,值得我們撥開迷霧,重新欣賞,重新品鑑。

《傾城之戀》(1984)是影史第一部名正言順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電影製作。她以香港電影新浪潮的「新銳創作者」姿態,結合邵氏的片廠資源,運用話題明星、氣派搭景,大展拳腳,開創出一番局面。然而,濃濃的文學氣習之外,評論者為其冠上過份忠於原著的批語,整部影片顯得太謹慎,太小心,卻失去它該有的神采。   

張愛玲之外,還有金庸。

1984年她接下《書劍恩仇錄》的拍攝邀約,耗時三年,大江南北親自勘景,把攝製劇組拉到長城、大漠,又拉到杭州拍攝錢塘大潮;要說「用心」是絕對用心,然而《書劍恩仇錄》(1987)以及它的下集《香香公主》(1987)(沒錯,這部片子還拍了上下集)投資實在太大,除了極少數幾位主創人員外,其他從演員到攝製隊全是中國大陸的電影工作者,而且知名度並不高。由於一拍拍了三年,在這三年之間,香港電影產業乃至於整個華語影壇,已經起了驚天動地的大變化。成龍、徐克、吳宇森……新的類型、新的代表作品、新的時代脈動,轟然迎面而來,《書劍恩仇錄》和《香香公主》只能含淚吞敗。

三十、四十年後,我們一起回看《傾城之戀》和《書劍恩仇錄》片集。我們能不能從中看到在當年的商業失敗、評論失敗之外,其他的沉澱?以及更多的創意結晶?許鞍華向來最關心的,不是風格化的敘事,也不是類型公式的調度,而是與文化、尋根,千絲萬縷邈邈幽幽的錯結,香港影評人黃愛玲稱之為「一種文化鄉愁」。黃愛玲說,「當現在大部份香港人都不願意跟歷史產生任何聯繫的時候,她的作品卻流露深入骨髓的鄉愁。」

講者介紹

羅仕龍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副教授
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戲劇博士,曾任教於法國巴黎狄德羅大學、法國保羅梵樂希大學等校中文系,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任清華大學華語中心主任、清華學院學士班主任、人社院亞太/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研究方向主要為現代戲劇、中法比較文學、翻譯研究。著有《志於道,遊於譯:宋春舫的世界紀行與中西文學旅途》、《十六歲的戲劇課》。2021年起與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教授共同主持「打開戲箱說故事」節目,入圍第58屆廣播金鐘獎最佳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

蒲鋒
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及香港電影資料館研究主任,華語電影史研究者,著有《電光影裡斬春風──剖析武俠片的肌理脈絡》、《閒尋舊蹤跡——華語文藝電影源流考》及《無惡不作——香港黑幫電影的肌理脈絡》。
 
陳煒智
藝萌友有限公司 執行長、編劇、導演、作詞人、影劇評論與研究
紐約大學藝術學院(Tisch School of Arts)電影研究所(Cinema Studies)畢業,2003年至2014年於北美《世界日報》撰作「百老匯」每週專欄,2006年起任教於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2017年起於IC之音竹科廣播策劃、主持《臺灣電影筆記》節目,三度入圍廣播金鐘獎,並於2018年獲頒最佳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現為藝萌友有限公司執行長。
 
沈欣柏
藝萌友有限公司特別助理
畢業於臺大中文系、政大中文所,現就讀於政大資訊科學所碩士班。曾任文學課程講師、教育部採訪記者,「電影中的台北」的影展與講座統籌,現任藝萌友有限公司特別助理;擁有文化與科技跨領域的專業背景,善將文學思維與科技創新結合。經營個人粉專「搞語言的人」,影評與書評散見於粉專、關鍵評論網等。
 

精選推薦影片:

許鞍華:《書劍恩仇錄》、《香香公主》/《傾城之戀》
李安:《臥虎藏龍》/《色戒》
虞戡平:《要命的小方》/《兩個油漆匠》
侯孝賢:《刺客聶隱娘》/《冬冬的假期》、《尼羅河女兒》
王家衛《東邪西毒》/王家衛《花樣年華》
 

觀影活動、特別展示、主題選書

除了講座之外,2024年12月21日(六)至2025年1月24日(五),不論是否為國家影視聽中心會員,只要到國家影視聽中心3樓時間圖書館講出通關密語:「我要參加『影迷俱樂部』」,即可入館觀看本次活動推薦的精選影片,並享閱覽體驗,圖書館內更有怡人傳播授權之瓊瑤文物、劇本、劇照等,以及精采的主題選書。

國家影視聽中心時間圖書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是我國唯一典藏影視聽資產專責行政法人機構,以強化影視聽資產典藏研究修復推廣、實現資產公共化任務為宗旨。為「國際電影資料館聯盟」(FIAF)正式會員,前身為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及「國家電影資料館」。 「時間圖書館」收藏電影、電視、廣播三個類型的館藏,其中又以電影為大宗,館藏約三萬餘件,但有許多獨特的館藏,如中心數位修復電影、金穗獎得獎影片、台影新聞等,是一個會員制之專門圖書館,開放時間為週三至週日11:00至20:00。

加碼好禮

凡參加講座,或者來館觀看指定影片,贈送「還珠格格」紀念明信片一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REMINDERS

◆免費參加,講座使用ACCUPASS系統免費索票;觀影活動、特別展示、主題選書請直接來時間圖書館報通關密語:「我要參加『影迷俱樂部』」,即可參加。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相關異動將會公告於網站, 恕不另行通知。